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意孤行

一意孤行

孤行:独自行事。此典原指赵禹坚持自己主意行事。后以此典转作为不考虑客观条件和别人意见而独断专行。赵禹(?——约前100年),(tái台,今陕西武功西)人。汉武帝时历任御史、太中大夫(中央顾问官)、廷尉(掌刑狱,九卿之一)等职,治狱严峻。他曾和张汤共同编订律令,作有《朝律》(见《汉律》)六篇。赵禹为人廉洁而倨傲,家中没有食客。公卿等高级官员拜访他,赵禹始终不答谢,目的在于断绝知心朋友和宾客之来往,以便独立实行自己的主张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22《酷吏列传·赵禹》3139页:“禹为人廉倨(廉洁倨傲)。为吏以来,舍毋(通“无”)食客(古代寄食于豪门贵家并为其服务之门客)。公卿(原指三公、九卿,后泛指朝廷中之高级官员)相造(往)请(拜访)禹,禹终不报谢(答谢),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,孤立行一意而已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3:“盖一意孤行之士,细行不矜,孔子所谓‘观过知仁’,正此类也。” 毛泽东《论联合政府》:“不顾广大人民和一切民主党派的要求,一意孤行地召开一个由国民党反人民集团一手包办的所谓‘国民大会’……” 茅盾《子夜》10:“说不定他一片好心劝杜竹斋抑制着吴荪甫的一意孤行那番话,杜竹斋竟也已经告诉了荪甫。”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1卷3章:“皇上和杨文弱、高起潜虽有意与虏议和,但迫于臣民清议,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,与虏订城下之盟。”


偏正 原指谢绝他人请托,坚持按己意行事。现指不听别人劝告,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办事。语本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禹为人廉倨,为吏以来,舍无食客。公卿相造请禹,禹终不报谢,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,孤立行一意而已。”朱苏进、胡建新《康熙帝国》:“……今日朝会,康熙~,已下旨撤藩。”△贬义。用于形容独断专横的行为。→顽固不化 ↔同心合力。 也作“孤行一意”。


解释本用来夸奖官员廉明公正,谢绝请托,秉公执法。后来变为贬义词。形容不听劝告,独断专行,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。

出处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公卿相造请禹,禹终不报谢,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,孤立行一意而已。”

赵禹是西汉武帝时代的人,早年以佐史的身份出任京都官府的官吏,因为精明能干担任了令史(掌管文书事务的官员)一职,侍奉太尉周亚夫。周亚夫担任丞相后,赵禹又担任了丞相史。丞相府中的人都称赞他廉明公正,但是周亚夫不大信任他,认为他虽然有才能,但执法过于深重苛刻。不过汉武帝正好看上了他这一点,就让他和张汤一起制定各种严格的法令,来管制约束在职的官员。

赵禹为人廉洁而高傲,自当官以来,家里就没有养过门客。如果朝廷的高级官员登门拜访,他也从不答谢,目的在于断绝与知心朋友以及各种宾客的来往,以便独立实行自己的主张。他看到有好的案件判决条文就采用,也不管案子本身是否公正,以严查下属官员隐秘的罪行。

赵禹早年做事严格,残酷急躁。到了晚年,国家多事,一般官员致力于施行严刑峻法,但赵禹却在执法时变得宽松缓和,所以最终得到了“轻柔平和”的好名声。

例句

李小毛不顾家人的反对,一意孤行,放弃了自己的学业。


【词语一意孤行】  成语:一意孤行汉语词典:一意孤行

猜你喜欢

  • 半部匡君

    源见“半部论语”。形容儒家治国理论的重大作用。清蒲松龄《拟上以万世师表四字颁行天下黉宫群臣谢表》:“虽则当代圣人,未遂三年用我;迨至太平宰相,犹以半部匡君。”

  • 诗中有画

    宋.苏轼《书摩诘〈蓝田烟雨图〉》:“味摩诘(王维)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形容诗歌形象地描写景物,使读者如置身图画中。宋.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.六一居士下》引蔡絛《西清诗话》:“丹青

  • 鹗荐

    后汉.孔融《荐祢衡表》:“鸷鸟(猛禽,如鹰、鹯之类,此用以比喻勇而无谋的人)累百,不如一鹗(鱼鹰,比喻实有其才的人)。使衡丘朝,必有可观。”孔融举荐人才,非常重视真才实学,而对于夸夸其谈的人并不欣赏。

  • 舜宾

    《尚书.虞书.舜典》:“宾于四门,四门穆穆。”旧题汉.孔安国传:“四门,四方之门。舜流四凶族,四方诸侯来朝者,舜宾迎之,皆有美德,无凶人也。”帝舜时,四方诸侯来朝见,舜以宾客之礼迎接。后遂用为帝王招纳

  • 才术褚先生

    《南史.褚伯玉传》:“褚伯玉字元璩,吴郡钱塘人也。……在山三十余年,隔绝人物。”“宁朔将军丘珍孙与(王)僧达书曰:‘闻褚先生出居贵馆,此子灭景云栖,不事王侯,抗高木食,有年载矣。……君当思遂其高步,成

  • 两斧伐孤树

    比喻一事物同时遭受来自两方面的损害。此典指元武宗极度酗酒好色,自损其身。元武宗(1281-1311年),名海山,忽必烈曾孙,元朝第七位皇帝。大德三年(1299年),奉叔皇成宗之命,总兵漠北,屡败叛王海

  • 穷鸟入怀

    穷鸟:无处栖身的鸟。无处栖身的鸟投入人的怀抱。比喻在处境极其困难时投靠别人。邴原,字根炬,北海朱虚(今山东临朐)人。少以节操著称,黄巾起义时避居辽东,后得归,为曹操司空椽,署丞相征事。黄巾大起义时,邴

  • 铭燕石

    同“铭勒燕山”。唐霍总《塞下曲》:“岂要铭燕石,平生重武威。”

  • 南风弦

    同“南风”。宋黄庭坚《元师自荣州来复用旧所赋此君轩诗韵赠之》:“王师侧闻陛下圣,抱琴欲奏《南风》弦。”

  • 狗口无象牙

    见“狗嘴里吐不出象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