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问三不知

一问三不知

三不知原指事情的开头、经过和结局这三个过程。现用一问三不知,泛指无论怎么问,对方一概不知,含贬意。公元前468年,晋国荀瑶率师伐郑。晋大夫荀寅认为:“君子谋划事情,要把这一件事情的开始、中间经过和最后的结局都考虑周到才能采取行动。现在我们对进攻郑国的这三个方面都一概不知,却贸然采取军事行动,不是很难取胜吗?”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哀公二十七年》:“文子曰:‘吾乃今知所以亡。君子之谋也,始、中、终皆举之,而后入焉。今我三不知而入之,不亦难乎?’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姚福《清溪暇笔》:“俗语忙遽曰三不知,即始、中、终三者,皆不能知也。其言盖本《左传》。”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十五回:“一个是拿定了主意,不干己事不张口,一问摇头三不知,也难十分去问他。”


其他 ①对所问一无所知。语本《左传·哀公二十七年》:“文子曰:‘吾乃今知所以亡。君子之谋也,始、衷、终皆举之,而后入焉。今我三不知而入之,不亦难乎。’”高和《越轨诉讼》:“黑头在警车上就已经想定了,给他来个~,啥也不承认,先拖过去再说,最重要的是汪伯伦的交代材料不能落到这帮人手里。”②对事情采取不过问的冷漠态度。草明《乘风破浪》17:“易大嫂真是精神爽快,过去~的,现下,她忽然把许多事情都揽到自己门下了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一无所知方面。


【词语一问三不知】  成语:一问三不知汉语词典:一问三不知

猜你喜欢

  • 硕儒

    大儒。《后汉书.荀爽传》:“后遭党锢,隐于海上,又南遁汉滨,积十余年,以著述为事,遂称为硕儒。”【词语硕儒】   汉语大词典:硕儒

  • 忧心孔疚

    孔:甚,很。疚:病痛。 满怀忧愁,十分痛苦。语出《诗.小雅.采薇》:“王事靡盬,不遑启处。忧心孔疚,我行不来。”三国.魏文帝《短歌行》:“我独孤茕,怀此百离。忧心孔疚,莫我能知。”《三国志.吴志.胡

  • 梁园宾客

    同“梁园赋客”。唐李商隐《寄令狐郎中》诗:“休问梁园旧宾客,茂陵秋雨病相如。”

  • 十二巫峰女

    源见“巫山云雨”。指巫山神女,泛指美女、情人。清余怀《板桥杂记.丽品》:“李香身躯短小,肤理玉色……余有诗赠之曰:‘生小倾城是李香,怀中婀娜袖中藏。何缘十二巫峰女,梦里偏来见楚王。’”【词语十二巫峰女

  • 盈满之咎

    富贵权势到极盛的时候,就要招来祸殃。《后汉书.折像传》:“吾门户殖财日久,盈满之咎,道家所忌。”偏正 指财富充盈招致的灾祸。《后汉书·折像传》:“吾门户殖财日久,~,道家所忌。”△贬义。→因福得祸 福

  • 半路上出家

    见“半路出家”。《醒世恒言》卷33:“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不济,却去改业作生意,便是~的一般。”

  • 惨绿少年

    唐.张固《幽闲鼓吹》:“孟阳初为户部侍郎,夫人忧惕,谓曰:‘以尔人材而在丞郎之覈,吾惧祸之必至也。’户部解喻再三。乃曰:‘不然试会尔同列吾观之。’因遍招深熟者。客至,夫人垂帘视之。既罢会,喜曰:‘皆尔

  • 点朱衣

    源见“朱衣点头”。指科举中选。明阮大铖《燕子笺.入闱》:“暂点朱衣收秀士,好开青眼看娇娃。”【词语点朱衣】   汉语大词典:点朱衣

  • 种瓜青门

    源见“东陵瓜”。谓退官归隐田园。清袁枚《老将行》:“朝听禅白社,暮种瓜青门。”

  • 不忘沟壑

    意谓时刻不忘为正义而献出生命。沟壑:山沟,古人常用以指野死弃尸之处。语本《孟子.塍文公下》:“志士不忘在沟壑,勇士不忘丧其元。”丧其元:掉脑袋。述宾 原指不忘为正义而死,虽死山沟而无怨。后用以指富贵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