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

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

南齐书.王敬则传》:“〔东昏侯〕谓敬则至,急装欲走。有告敬则者,敬则曰:‘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。汝父子唯应急走耳’。”据载,南北朝时,齐王敬则起兵叛变朝廷,此时齐明帝正重病缠身。东昏侯使人上屋顶眺望。人们见事不妙,纷传敬则已至,急欲逃跑。有人告知敬则,敬则说:“檀道济有三十六计,走是上计。你们父子也快逃吧。”原指无力抵抗敌人,以逃跑为上策。后指处于困境,别无良策,只有出走。亦泛指摆脱困难处境。清.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:“严贡生慌了,自心里想:‘这两件事都是实的,倘若审断起来,体面上须不好看。“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”!’卷卷行李,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。”


【词语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】  成语: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汉语词典: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

猜你喜欢

  • 巢惮吴宫

    源见“吴宫燕”。喻指远害避祸。南朝 陈 萧铨《咏衔泥双燕》:“学飞疑汉妾,巢幕惮吴宫。”

  • 拙鮌

    《山海经.海内经》:“洪水滔天。鲧(同鮌)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,不待帝命。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。”《史记.夏本纪》:“尧听四岳,用鲧治水。九年而水不息,功用不成。……(舜)行视鲧之治水无状,乃殛鲧于羽山以

  • 耻其言而过其行

    而:用同“之”。 一个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。语出《论语.宪问》:“子曰:‘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’。”杨伯峻泽注:“而,用法同‘之’,说详《词诠》。皇侃所据本、日本足利本,这一‘而’字都作‘之’。”明

  • 汪洋叔度

    源见“叔度陂湖”。指器宇胸襟宏伟的人。清 陈栋《端正好.题黄心庵来禽书屋填词图》套曲:“你本是无双江夏怎不夺天工巧,汪洋叔度怎不擅天才妙?”

  • 令公喜怒

    参见:髯簿

  • 圣之时者也

    时:适时,合乎时宜。 圣人中识时务的人。特指孔子。语出《孟子.万章下》:“孔子,圣之时者也。”赵岐注:“孔子时行则行,时止则止。”鲁迅《华盖集.“碰壁”之余》:“中国人是‘圣之时者也’教徒。”

  • 陶翁琴

    同“无弦琴”。宋陈瓘《醉蓬莱》词:“远老池边,陶翁琴里,此情何极!”

  • 毛生檄

    同“毛子檄”。元揭傒斯《送人归豫章》诗:“手持毛生檄,身着莱公衣。”清宋琬《郭辉竹太夫人寿》诗:“伊余深愧稚圭文,多君未捧毛生檄。”【词语毛生檄】   汉语大词典:毛生檄

  • 风潇雨晦

    《诗.郑风.风雨》:“风雨潇潇,鸡鸣胶胶,既见君子,云胡不瘳。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,既见君子,云胡不喜。”后遂以“风潇雨晦”形容风急雨骤,天色昏暗。比喻形势险恶。梁启超《政府大政方针宣言书》:“当此国基

  • 铭座右

    源见“座右铭”。指以自诫之文自警。唐司空图《自诫》诗:“我祖铭座右,嘉谋贻厥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