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绝

三绝

史记.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晚而喜《易》……读《易》,韦编三绝。”

三绝,指多次断绝。孔子晚年反复研读《周易》,以致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因经久摩挲而多次断绝。后来便以此来形容读书的刻苦与勤奋。

晋.葛洪《抱朴子.自叙》:“圣者犹韦编三绝,以勤经业,凡才近人,安得兼修!”元.鲜于必仁《折桂令.书》曲:“送朝昏雪案萤灯,三绝韦编。”宋.苏轼《夜梦》诗:“《易》韦三绝丘犹然,如我当以犀革编。”


【词语三绝】   汉语词典:三绝

猜你喜欢

  • 华屋丘墟

    壮丽的建筑化为一片废墟。比喻遭遇巨大灾祸。鲁迅《且介亭杂文.病后杂谈》:“大至胡元杀掠,满清焚屠之际,也还会有人单单捧出什么烈女绝命、难妇题壁的诗词来,这个艳传,那个步韵,比对于华屋丘墟、生民涂炭之惨

  • 三朝元老

    《后汉书.章帝纪》:“行太尉事节乡侯 熹三世在位,为国元老。”后因以“三朝元老”指历事三位君主的重臣。清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四:“海宁陈文简公予告在家,来游西湖,人知三朝元老,观者如堵。”后用以泛指老资

  • 亥豕

    同“亥豕讹”。清鲍廷博《〈芦浦笔记〉跋》:“右《芦浦笔记》十卷……三写之后,亥豕渐多,存之以俟善本勘定焉。”【词语亥豕】   汉语大词典:亥豕

  • 一倡一和

    《诗.郑风.萚兮》:“叔兮伯兮,倡予和女。”谓一个先唱,一个和声,形容两人感情相通。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,彼此呼应。《警世通言.王娇鸾百年长恨》:“自此一倡一和,渐渐情熟,往来不绝。”并列 和,应和。

  • 蒸藜出妻

    《孔子家语》卷九七十二弟子解:“曾参南武城人,字子舆,少孔子四十六岁,志存孝道,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。齐尝聘欲以为卿而不就,曰:‘吾父母老,食人之禄,则忧人之事,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。’参后母遇之无恩,

  • 胡狱

    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,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。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。胡惟庸(?-1380年),凤阳府定远县(今属安徽)人。元至正十五年(1355年)投奔朱元璋,历任主簿、通判、佥

  • 千株橘树

    同“千头木奴”。唐皮日休《陈先辈故居》诗:“千株橘树唯沽酒,十顷莲塘不买鱼。”

  • 娲皇石

    同“五色石”。古直《祝中华报出版》诗:“彩毫炼得娲皇石,缺陷从头补一周。”

  • 燕昭台

    同“燕台”。唐李商隐《偶成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》诗:“此时闻有燕昭台,挺身东望心眼开。”【词语燕昭台】   汉语大词典:燕昭台

  • 紫髯将

    《三国志.吴书.孙权传》:“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。”南朝宋.裴松之注引《献帝春秋》:“张辽问吴降人:‘向有紫髯将军,长上短下,便马善射,是谁?’降人答曰:‘是孙会稽。’辽及乐进相遇,言不早知之,急追自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