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速之客

不速之客

不经招请而自来的客人。《易.需》:“有不速之客三人来。”孔颖达疏:“速,召也。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来。”


偏正 速,邀请。无邀请而上门来的客人。语出《易经·需》:“有不速之客三人来,敬之终告”。柳建伟《都市里的生产队》:“一日,我让妻在家帮我整理病历,两个~来了我的家。”※速,不要理解为“迅速、快”。△指你不请自到的客人。


不请而至的客人谓之 “不速之客”。那么,“速”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 “请”吗?

《易·需》: “有不速之客三人来,敬之终吉。”疏: “速,召也。不需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。”《尔雅·释言》: “速,征也、召也。”《诗·召南·甘棠》: “谁谓女无家? 何以速我狱! ”传: “速,召也。”《诗·小雅·伐木》: “既有肥羚,以速诸父。”“速”训同。《吕览·分职》: “令召客者酒酣。”高诱注: “召,请也。”

至此,问题似乎解决了,“速”就是 “召”、“请”的意思。

然而,“速”为什么有 “召”、“请”之意呢?

原来, “速”乃 “”之借字。 《说文·言部》: “, 旋促也。” ,《说文·食部》云,“申时食也”,即下午四五点钟的饭食。此时吃饭,“需要催请”。因此,“速”() 有催 “请”之义。这是王宁先生 《训诂学原理》中溯本求源之例,实在令人高山仰止。

现代语言中, “不速之客”一语在一定场合又指突然而至的暴客、歹徒,此系 “不速”之义而来。


【词语不速之客】  成语:不速之客汉语词典:不速之客

猜你喜欢

  • 人云亦云

    别人说什么,自己也跟着说什么,没有独立的见解。金代蔡松年《槽声同彦高赋》诗:“槽床过竹春泉句,他日人云吾亦云。”其他 别人说什么,自己也跟着说什么。形容没有主见。宋·苏轼《次韵定慧钦长老》:“我醉君且

  • 鲂鳏

    《诗.齐风.敝笱》:“敝笱在梁,其鱼鲂鳏。”郑玄笺:“鲂也、鳏也,鱼之易制者,然而敝败之笱不能制……喻鲁桓微弱,不能防闲文姜终其初时之婉顺。”后因以“鲂鳏”喻品行不端而难以制管的女子。《好逑传》十七回

  • 通子守梨

    晋.陶潜《陶渊明集》卷三《责子》诗:“唯有五男儿,总不好纸笔……通子垂九龄,但觅梨与栗。”晋诗人陶潜曾在《责子》诗中指出幼子通不爱读书,只喜欢吃梨与栗。后遂用为咏幼子之典。唐.李端《长安感事呈卢纶》诗

  • 巫娥荐枕

    源见“巫山云雨”。谓神女侍寝。清尤侗《论语诗.贤贤易色》:“洗马渡江原似玉,巫娥荐枕已为云。”

  • 虚与委蛇

    原作“虚而委蛇”,委蛇(wéi yī),顺从之意。多指假意殷勤,敷衍应付。郑国有个名叫季咸的巫神,能够预言人的生死福祸,无不应验,郑国人对他都十分崇拜。列子很欣赏季咸,对他的老师壶子说,原来以为老师的

  • 松乔之寿

    《汉书.王吉传》:“大王诚留意如此,则心有尧舜之志,体有松乔之寿。”松乔:古代神话传说,王子乔、赤松子均为长寿仙人。后世常以“松乔之寿”做为谀词祝语,祝愿某人如同赤松子、王子乔那年长寿颐年。《隋书.皇

  • 鸢肩捷上

    同“鸢肩火色”。宋程大昌《感皇恩》词:“鸢肩捷上,自有唐家格样。”

  • 囊沙量沙

    源见“囊沙”、“唱筹量沙”。泛指相机破敌的不同战术。明朱鼎《玉镜台记.石勒称王》:“增灶减灶,方略不同;囊沙量沙,动静莫测。”

  • 青牛西去

    源见“紫气东来”。指老子骑青牛西游事。借指出关西行。清黄遵宪《赠梁任父同年》诗:“白马东来更达摩,青牛西去越流沙。”

  • 安世三箧

    安世:指西汉大臣张安世。箧(qiè切):书箧,放置图书典籍的小箱子。张安世(?——前62年),字子孺,杜陵(今陕西西安东南)人,是御史大夫张汤之子。武帝时,任光禄大夫;昭帝时任右将军,封富平侯;宣帝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