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五马渡江

五马渡江

晋书.元帝纪》:“太安(晋惠帝年号)之际,童谣云:‘五马浮渡江,一马化为龙。’……王室沦覆,帝(指琅琊王司马睿,后即位,即晋元帝)与西阳(西阳王司马羕)、汝南(汝南王司马祐)、南顿(南顿王司马宗)、彭城(彭城王司马绎)五王获济,而帝竟登大位焉。”此事又见《晋书.五行志》、《艺文类聚》卷十三引《晋阳秋》。

晋帝宗族姓司马,故五王称五马。古人迷信,旧史认为晋时这首童谣,是永嘉中五王南奔渡江,司马睿登极的预兆。后常用“五马渡江”咏叹东晋建立或比喻王室南奔。

宋.王安石《答张奉议》诗:“五马渡江开国处,一牛吼地(牛的吼声所及的距离。《翻译名义集》三“数量”:“拘庐舍,此云五百弓,亦云一牛吼地,谓大牛吼声所极闻。或云一鼓声。《俱舍》云二里,《杂宝藏》云五里。”)作庵人。”


【典源】《艺文类聚》卷十三引《晋阳秋》曰:“太安中,童谣曰:‘五马浮渡江,一马化为龙。’永嘉大乱,王室沦覆,唯琅琊、西阳、汝南、南顿、彭城五王获济,至是中宗登祚。”《晋书·元帝纪》亦载,文大略同。

【今译】 晋元帝司马睿,庙号中宗,先时本为琅邪王。永嘉年间,北方大乱,琅邪、西阳等五王南渡过江,琅邪王立为元帝,建立东晋。当时有童谣说:“五马浮渡江,一马化为龙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帝王南渡,建立帝业。

【典形】 渡江天马、浮五马、化龙东骛、南渡马、群马南渡、五马渡江、五马南来、一马化为龙、龙马渡江、白马江东去。

【示例】

〔渡江天马〕 宋·张孝祥《满江红·于湖怀古》:“蹙踏扬州开帝里,渡江天马龙为匹。”

〔浮五马〕 清·王士禛《金花潭》:“仓皇浮五马,憔悴掩双蝉。”

〔化龙东骛〕 唐·李善《上文选注表》:“长离北度,腾雅咏于圭阴; 化龙东骛,煽风流于江左。”

〔南渡马〕 清·袁牧《抵金陵》:“天意两回南渡马,秋痕满地故宫花。”

〔群马南渡〕 唐·韩愈《桃源图》:“大蛇中断丧前王,群马南渡开新主。”

〔五马渡江〕 唐·皮日休《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》:“五马渡江日,群鱼食蒲年。”

〔一马化为龙〕 唐·孙逖《杂言丹阳行》:“传闻一马化为龙,南渡衣冠亦愿从。”


【词语五马渡江】  成语:五马渡江汉语词典:五马渡江

猜你喜欢

  • 当门任君锄

    源见“当门兰”。谓因对上有所阻碍而被清除。宋陆游《兰》诗:“无心托阶庭,当门任君锄。”

  • 景升豚犬

    《三国志.吴主传》“曹公攻濡须,权与相距月余。曹公望权军,叹其齐肃,乃退”裴松之注引《吴历》曰:“公见舟船器仗军物整肃,喟然叹曰:‘生子当如孙仲谋,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。’”景升,刘表字。当东汉末群雄并

  • 薑桂之性,到老愈辣

    《宋史.晏敦复传》:“晏敦复字景初,丞相殊之曾孙。……时秦桧方力赞屈己之说,外议群起,……勾龙如渊说桧,宜择人为台官,使击去异论,则事遂矣。于是如渊、施廷臣、莫将皆据要地,人皆骇愕。”晏敦复同尚书张焘

  •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

    《战国策.秦策五》:“《诗》云‘行百里者半于九十’,此言末路之难。”高诱注:‘逸《诗》言之百里者,已行九十里,适为行百里之半耳。譬若强弩,至牙上,甫为上弩之半耳。终之尤难,故曰末路之难也。”后因以“行

  • 盗不过五女门

    《后汉书.陈蕃传》:“陈蕃字仲举,汝南平舆人也。……复徵拜议郎,数日迁光禄勋。时封赏踰制,内宠猥盛,蕃乃上疏谏曰:‘……采女数千,食肉衣绮,脂油粉黛,不可赀计。鄙谚言“盗不过五女门”,以女贫家也。今后

  • 莺飞草长

    亦作“草长莺飞”。南朝梁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暮春三月,江南草长,杂花生树,群莺乱飞。”后用以形容江南春天景色。并列 形容明丽的春景。语本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暮春三月,江南草长,杂花生树,群

  • 陈遵跳梁

    《汉书.游侠传.陈遵传》:“初,遵为河南太守,而弟级为荆州牧,当之官,俱过长安富人故淮阳王外家左氏,饮食作乐。后司直陈崇闻之,劾奏:‘遵兄弟幸得蒙恩,超等历位。遵爵列侯,备郡守,级州牧奉使,皆以举直察

  • 渐鸿

    同“渐鸿陆”。宋叶適《次韵韩仲止》:“林迷久已随甡鹿,磬止何曾有渐鸿。”明吴本泰《帝京篇》:“渐鸿虽可仪,羔羊不闻赞。”【词语渐鸿】   汉语大词典:渐鸿

  • 博浪沙

    西汉.司马迁撰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:“留侯张良者,其先韩人也。……韩破,良家僮三百人,弟死不葬,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……良尝学礼(典章制度)淮阳。东见仓海君。得力士,为铁椎重百二十斤。秦皇帝东游,良与客狙

  • 肓医

    源见“病入膏肓”。泛指良医。宋米芾《寄薛郎中绍彭二首》之二:“怀素獦獠小解事,仅趋平淡如肓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