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克己复礼

克己复礼

克,克制,约束:复,恢复。克己复礼,即约束并克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,使之尽量符合传统礼义规范。这是孔子提倡的儒家修养方式。颜渊向孔子问什么是仁。孔子回答道,克制自己,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,就是仁。一旦做到这些,人们就认为你达到了仁的境界。能否达到仁的境界,全在自己,而不是靠别人所能达到的。

【出典】:

论语·颜渊》:“颜渊问仁。子曰:‘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,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’”

【例句】:

后汉·王粲《为刘荆州与袁尚书》:“若仁君兄弟能悔前之谬,克己复礼,以从所欢,则弱者自以为强,危者自以为宁,诚欲戮力长驱,共奖王室,虽亡之日,犹存之愿;则伊周不足参,五伯不足六也。”


并列 克制、约束自己以符合礼制。语出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克己复礼为仁,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”清·高珩《〈聊斋志异〉序》:“夫人但知居仁由义,~,足为善人君子矣。”△多用于表达在社会生活中自身的行为规范。→严于律己 ↔任性妄为。也作“复礼克己”、“克己慎行”。


解释约束自我,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。

出处论语·颜渊》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”

孔子的学生颜渊问孔子,什么是“仁”。孔子说:“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,就是‘仁’。一旦能约束自身使得自己的言行合乎礼,天下就归于仁了。成就‘仁’需要的是自身的努力,而不在于依赖其他人。”

颜渊接着问:“请问‘仁’的具体内容。”孔子说:“不合乎礼的不去看,不合乎礼的不去听,不合乎礼的不去说,不合乎礼的不去做。”颜渊听后,认真地说:“我虽然天资愚钝,也要奉行这些教导。”

“仁”是孔子学说的中心之一,对个人来,追求“仁”

就是追求人格的完善,这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约束。“克己复礼”就是对追求“仁”的做法的凝练和总结,是儒家奉为圭臬(niè)的一项准则。

例句

他一直是一个奉公守法,克己复礼的人。


【词语克己复礼】  成语:克己复礼汉语词典:克己复礼

猜你喜欢

  • 欧冶剑

    汉 袁康《越绝书.外传记宝剑》载:相传春秋时铸剑名工欧冶子,曾为越王铸湛卢、纯钩、胜邪、鱼肠、巨阙五剑,又为楚王铸龙渊、太阿、工布三剑,皆为旷世宝剑。后因以“欧冶剑”为咏宝剑的典故。唐章孝标《思越州山

  • 河汉鹊桥

    源见“乌鹊填桥”。借指男女喜结良缘。宋张元幹《水调歌头.过后柳故居》词:“恍重来,思往事……云雨阳台梦,河汉鹊桥秋。”

  • 家毡

    同“青毡故物”。宋刘仙伦《醉蓬莱.寿七十一》词:“折桂来秋,成名指日,家毡复旧。”

  • 八公草木

    源见“草木皆兵”。形容极度疑惧惊恐。清王顼龄《喜湖南诸路大捷和学士李容前辈韵》:“百粤风烟通马援,八公草木走苻坚。”【词语八公草木】  成语:八公草木汉语大词典:八公草木

  • 白头苏武

    源见“苏武节”。比喻历尽风霜。唐温庭筠《达摩支曲》:“红泪文君 洛水春,白头苏武天山雪。”

  • 天壤王郎

    《世说新语.贤媛》:“王凝之谢夫人,既往王氏,大薄凝之。既迁谢家,意大不说(悦)。太傅(谢安)慰释之曰:‘王郎,逸少(王羲之)之子,人身亦不恶,汝何以憾乃尔?’答曰:‘一门叔父,则有阿大、中郎;群从兄

  • 不得其死然

    然:语气助词。相当于“焉”、“也”。 指人得不到好死。语出《论语.先进》:“若由也,不得其死然。”同书《宪问》:“羿善射,奡荡舟,俱不得其死然。”《资治通鉴.晋纪.成帝咸康三年》胡三省《考异》引《燕

  • 不周崩摧

    源见“共工触柱”。形容自然界奇异景观。清赵执信《蓬莱阁望诸岛歌》:“君不见不周崩摧地维裂,东南海溅共工血。”

  • 变古易常

    《韩非子.南面》:“不知治者,必曰:‘无变古,毋易常。’”后以“变古易常”,谓改变传统与风习。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.必仁且知》:“《春秋》之法,上变古易常,应是而有天灾者,谓幸国。”并列 更改传统的法制

  • 有服

    有丧服在身,居丧。《史记.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灌夫有服,过丞相。丞相从容曰:‘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,会仲孺有服。’”过:探望。【词语有服】   汉语大词典:有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