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冯唐已老

冯唐已老

同“冯唐易老”。唐王维《重酬范郎中》诗:“扬子《解嘲》徒自遣,冯唐已老复何论!”


见“冯唐易老”。唐·杜甫《寄岑嘉州》:“谢朓每篇堪讽诵,~听吹嘘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冯唐列传》:“ (冯)唐以孝著,为中郎署长,事文帝。文帝辇过。问唐曰:‘父老何自为郎? 家安在?’唐具以实对。……文帝说 (悦),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,复以为云中守,而拜唐为车骑都尉,主中尉及郡国车士。七年,景帝立,以唐为楚相,免。武帝立,求贤良,举冯唐,唐时年九十余,不能复为官。”

【今译】 汉文帝时,冯唐年纪已很大,仍作郎官,文帝乘车路过,觉得奇怪,问他,冯唐谈了自己对执法的一些看法,如对云中守魏尚的处罚过重。文帝以为然,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。至汉武帝时,冯唐年九十余,又被举荐为贤良,但已不能为官了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感慨岁月蹉跎,人已老去,不被任用。

【典形】 白首不见招、悲冯、持节云中、冯颠、冯公老、冯唐头白、冯唐已老、老冯唐、尚少弃冯唐、晚似冯公。

【示例】

〔白首不见招〕 晋·左思 《咏史》:“冯公岂不伟,白首不见招。”

〔悲冯〕 清·唐孙华《闲居写怀》:“庞眉既潜颜,皓首仍悲冯。”

〔持节云中〕 宋·苏轼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:“鬓微霜,又何妨! 持节云中,何日遣冯唐?”

〔冯颠〕 宋·苏轼《次韵张昌言给事》:“冯颠久已敧残雪,戎眼何曾眩落晖。”

〔冯公老〕 唐·陈子昂《酬李参军崇嗣》:“未及冯公老,何惊孺子贫。”

〔冯唐头白〕 明·刘基《登南海驿楼》:“冯唐头白偏多感,倚遍天南百尺楼。”

〔冯唐已老〕 唐·王维《为杨郎中祭李员外文》:“恨冯唐之已老,喜相如之同时。”

〔老冯唐〕 宋·陆游《午晴试笔》:“此去得非穷李广,向来元是老冯唐。”

〔尚少弃冯唐〕 唐·白居易《渭村退居》:“重文疏卜式,尚少弃冯唐。”

〔晚似冯公〕 金·元好问《感兴》:“勤如韩子初无补,晚似冯公岂见招。”


【词语冯唐已老】  成语:冯唐已老汉语词典:冯唐已老

猜你喜欢

  • 识吕蒙

    《三国志.吴主传》:“遣都尉赵咨使魏,魏帝问曰:‘吴王何等主也?’咨对曰:‘聪明仁智,雄略之主也。’帝问其状,咨曰:‘纳鲁肃于凡品,是其聪也;拔吕蒙于行陈,是其明也。’”后因以“识吕蒙”为善于识人用人

  • 家徒四壁

    指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回成都(今四川成都),司马相如家里只有四面墙壁,其他什么都没有,极为贫困。后以此典比喻家境贫寒,一无所有。司马相如(前179年——前117年),字长卿,蜀郡成都(今四川成都)人。

  • 控送

    《诗.郑风.大叔于田》:“抑磬控忌,抑纵送忌。”朱熹集注:“忌、抑,皆语助辞。骋马曰磬,止马曰控。”后以“控送”喻行文能放能收,流畅自如。清王晫《今世说.品藻》:“陆儇胡骈体,行控送于绝丽,能使妙义回

  • 看朱成碧

    南朝.陈.徐陵《玉台新咏》卷六载南朝.梁.王僧孺《夜愁示诸宾》诗:“谁知心眼乱,看朱忽成碧。”大凡人在意绪纷乱或愁闷萦怀时,常有不辨五色的反常现象。诗人用“看朱成碧”描绘此种心境,颇能传神。后因以形容

  • 佳城郁郁

    晋.张华《博物志》七《异闻》:“汉滕公(夏侯婴)薨,求葬东都门外,公卿送丧,驷马不行,踣地悲鸣。跑蹄下地,得石有铭,曰:‘佳城郁郁,三千年,见白日,吁嗟滕公居此室!’遂葬之。”《西京杂记》四记作夏侯婴

  • 涓滴归公

    又作“点滴归公”。涓滴:小水点;一点一滴。归公:交给公家;上交国库。咸丰十一年(1861年)四月,咸丰皇帝下诏书说:近年来军需粮饷浩大繁多,政府不得已而借助于民众财力和商业财力。然而必须一点一滴上交归

  • 食肉不食马肝,未为不知味

    马肝:相传马肝有毒,食之能致命。 吃肉不吃马肝,一样能品出滋味。 比喻为学要善于取舍,不可贪多求全。语出《汉书.儒林传.辕固》:“于是上曰:‘食肉毋食马肝,未为不知味也;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。

  • 柔克

    与刚克相对,谓以柔顺见胜。克:胜。《书.洪范》:“沈渐刚克,高明柔克。”《左传.文公五年》:“商书曰:沈渐刚克,高明柔克。”晋代杜预注:“沈渐,犹滞溺也。高明,犹亢爽也。言各当以刚柔胜己本性,乃能成全

  • 柯烂忘归

    南朝 梁任昉《述异记》卷上:“信安郡 石室山,晋时王质伐木至,见童子数人棋而歌。质因听之。童子以一物与质,如枣核,质含之,不觉饥。俄顷,童子谓曰:‘何不去?’质起,视斧柯烂尽。既归,无复时人。”后因以

  • 歌长铗

    源见“冯驩弹铗”。求人施助的典故。宋刘子寰《昼锦堂》词:“歌长铗、遥寄故人,归路赋隐辞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