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刍狗

刍狗

庄子.天运》:“夫刍狗之未陈也,盛以箧衍,巾以文绣,尸祝斋戒以将之;及其已陈也,行者践其首脊,苏者取而爨之而已。”《三国志.周宣传》:“尝有问宣曰:‘吾昨夜梦见刍狗,其占何也?’宣答曰:‘君欲得美食耳!’有顷,出行,果遇丰膳。后又问宣曰:‘昨夜复梦见刍狗,何也?’宣曰:‘君欲堕车折脚,宜戒慎之。’顷之,果如宣言。后又问宣:‘昨夜复梦见刍狗,何也?’宣曰:‘君家失火,当善护之。’俄遂起火。语宣曰:‘前后三时,皆不梦也。聊试君耳,何以皆验邪?’宣对曰:‘此神灵动君使言,故与真梦无异也。’又问宣曰:‘三梦刍狗而其占不同,何也?’宣曰:‘刍狗者,祭神之物。故君始梦,当得馀食也。祭祀既讫,则刍狗为车所轹,故中梦当堕车折脚也。刍狗既车轹之后,必载以为樵,故后梦忧失火也。’”后因以“刍狗”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。晋刘琨《答卢谌》诗:“如彼龟玉,韫椟毁诸。刍狗之谈,其最得乎?”唐李颀《裴尹东溪别业》诗:“始知物外情,簪绂同刍狗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庄子·天运》:“夫刍狗之未陈也,盛以箧衍,巾以文绣,尸祝齐(斋) 戒以将之; 及其已陈也,行者践其首脊,苏者取而爨之而已。”

【今译】用草编扎的狗,未献祭时盛在竹箱里,覆盖绣巾,主持祭祀的人斋戒后恭敬地护送它; 然而献祭之后,行人踏着它的身体走过,打草的人将它取去作柴火烧掉而已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借指轻贱无足轻重的东西或言论。

【典形】 刍狗、刍狗难重陈、刍狗贻梦、无用刍狗、永弃同刍狗、陈新刍狗。

【示例】

〔刍狗〕 晋·刘琨《答卢谌》:“如彼龟玉,韫椟毁诸,刍狗之谈,其最得乎?”

〔刍狗难重陈〕 宋·苏轼《刘莘老》:“出试乃大谬,刍狗难重陈。”

〔刍狗贻梦〕 唐·王绩《答刺史杜之松书》:“亦将恐刍狗贻梦,栎社见嘲。去矣君侯! 无落吾事。”

〔无用刍狗〕 唐·骆宾王《与程将军书》:“若下仆者,天地中一无用刍狗耳。”

〔永弃同刍狗〕 唐·骆宾王《畴昔篇》:“不应永弃同刍狗,且复飘摇类转蓬。”


【词语刍狗】   汉语词典:刍狗

猜你喜欢

  • 同“阮咸”。《宋史.乐志一》:“先以钟磬按律准,次令登歌,钟、磬、埙、箎、琴、阮、笙、箫各二色合奏。”【词语阮】   汉语大词典:阮

  • 杏村

    同“杏花村”。清孙枝蔚《落花》诗:“杏村惟见酒旗摇,一去繁华不可招。”【词语杏村】   汉语大词典:杏村

  • 叔夜懒

    源见“嵇康七不堪”。谓疏懒,不耐官事。唐李端《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》诗:“从来叔夜懒,非是接舆狂。”清 黄鷟来《秋饮》诗:“平原期已久,叔夜懒何堪。”

  • 非子

    《史记.秦本纪》载:秦始祖名非子(亦作“飞子”),“好马及畜,善养息之”。周孝王召使主养马于汧水、渭水之间。后封于秦,使复续嬴氏祀,号曰秦嬴。后以“非子”代称善御的人。三国 魏阮籍《咏怀》之五八:“非

  • 存留谏笏

    源见“魏公笏”。表示先辈政绩卓著和家世荣显。宋刘克庄《沁园春.四和》词:“抖擞空囊,存留谏笏,犹带虚皇案畔香。”

  • 孺子榻

    源见“陈蕃榻”。表示礼贤款宾。孺子,南昌高士徐稚字。明何景明《君采迁居》诗:“知悬孺子榻,虚薄愧高人。”

  • 如椽笔

    《世说新语.佚文》:“王珣梦人以大笔与之,管如椽子大。既觉,语人曰:‘此他日当有大手笔事。’少日,烈宗晏驾,哀册谥议,皆珣所草。”(此据《北堂书钞》“艺文部”十,《太平御览》卷三九九、五九六、六百五校

  • 陈王抗表

    《三国志》卷十九《魏书.陈思王植》:“太和元年,徙封浚仪。二年,复还雍丘。植常自愤怨,抱利器而无所施,上疏求自试。”三国魏.陈思王曹植,自伤怀才而不被重用,曾上《求自试表》,要求委任。后用为失意求用之

  • 渭水熊

    同“渭川熊”。明姚夔《送李尚书父还南阳》诗:“汉庭暂识商山 绮,周室应来渭水熊。”【词语渭水熊】   汉语大词典:渭水熊

  • 老人编

    同“黄石略”。明唐寅《贫士吟》之三:“贫士居无半亩廛,圯桥拾得老人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