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刘伶酒德

刘伶酒德

同“刘伶好酒”。唐元稹《酬乐天劝醉》诗:“刘伶称酒德,所称良未多。”


【典源】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刘伶著《酒德颂》、意气所寄。”注引《竹林七贤论》曰:“ (刘伶) 未尝措意文章,终其世,凡著《酒德颂》一篇而已。其辞曰:‘有大人先生者,以天地为一朝,万期为须臾,日月为扃牖,八荒为庭衢。行无辙迹,居无室庐,幕天席地,纵意所如。……先生于是方捧罂 (ying) 承槽,衔杯漱醪,奋髯箕踞,枕麴藉糟。无思无虑,其乐陶陶。兀然而醉,慌尔而醒,静听不闻雷霆之声,熟视不见太山之形,不觉寒暑之切肌,利欲之感情。俯视万物之扰扰,如江汉之载浮萍。二豪侍侧焉,如蜾蠃之与螟蛉。”《晋书·刘伶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魏晋时名士刘伶 (一说作“灵”,字伯伦) 著《酒德颂》,大意为: 有位大人先生,以天地为一间居室,万年为一瞬间,日月为门户,八荒为庭院。行无痕迹,居无住所,在天地之间露处,随意往来。他捧着酒瓶,杯不离口,随意躺卧,头枕酒糟。无思无虑,其乐陶陶。醉意熏然,忽睡忽醒,耳听不见雷霆,眼看不见泰山,感觉不到寒暑变化,利欲也不能使他动情。俯视世间乱纷纷的万物,如同大江大河的浮萍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指人纵饮酣畅忘情。

【典形】 刘伶酒德、刘灵天幕、席天幕青天、一颂伯伦、糟藉、枕麴、枕麴刘生、枕糟麴、枕麴先生、学伯伦、饮许伯伦右、伯伦为醉伴、刘伶醒。

【示例】

〔刘伶酒德〕 唐·元稹 《酬乐天劝醉》:“刘伶称酒德,所称良未多。”

〔刘灵天幕〕 唐·李商隐《假日》:“谁向刘灵天幕内,更当陶令北窗风。”

〔席地幕青天〕 宋·苏轼《浣溪沙·徐邈能中》:“徐邈能中酒圣贤,刘伶席地幕青天。”

〔一颂伯伦〕 宋·苏轼《崔文学甲携文见过》:“为文不在多,一颂了伯伦。”

〔糟藉〕 唐·元稹《饮致用神麴酒》:“瓮眠思毕卓,糟藉忆刘伶。”

〔枕麴〕 宋·苏轼《和鲁人孔周翰题诗》之一:“定知来岁中秋月,又照先生枕麴眠。”

〔枕麴刘生〕 唐·刘禹锡《吴方之见示独酌小醉首篇》:“散金疏傅寻常乐,枕麴刘生取次歌。”

〔枕糟麴〕 宋·苏轼《寄周安孺茶》:“为问刘伯伦,胡然枕糟麴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请兄入瓮

    亦作“请君入瓮”。比喻即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。《资治通鉴.唐纪.则天皇后天授二年》:“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勣通谋,太后命来俊臣鞠之。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,谓兴曰:‘囚多不承,当为何法?’兴曰:‘此甚

  • 方朔苦饥

    源见“索米长安”。指俸薄艰苦。清尤侗《得家信人有传予地震死者戏为作此》诗:“方朔苦饥后山冻,寒热小病皆行休。”【词语方朔苦饥】   汉语大词典:方朔苦饥

  • 挟山超海

    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“(孟子)曰:‘挟太山以超北海,语人曰:“我不能。”是诚不能也。’”孟子说:“譬如挟持着太山去超越北海,如果对别人说:‘我做不到。’这是力量不够,真的做不到。”太山,即泰山。后用以

  • 谢阿蛮

    宋.乐史《杨太真外传》:“新丰进女伶谢阿蛮,善舞。”谢阿蛮是唐代歌女,善舞《凌波曲》,经常出入宫廷,很受杨贵妃的宠爱与优待。后因用以代称歌女。清.吴伟业《杂感》诗之五:“取兵辽海哥舒翰,得妇江南谢阿蛮

  • 猿公

    同“白猿公”。唐李贺《南园》诗之七:“见买若耶溪水剑,明朝归去事猿公。”【词语猿公】   汉语大词典:猿公

  • 孔子厄陈

    西汉.司马迁《史记.孔子世家》:“闻孔子在陈蔡之间,楚使人聘孔子。孔子将往拜礼,陈蔡大夫谋曰:‘孔子贤者,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。今者久留陈蔡之间,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。今楚,大国也,来聘孔子。孔子用

  • 蠹书虫

    咬书的害虫,转喻读死书的人。韩愈《杂诗》:“古史散左右,读书置后前。岂殊蠹书虫,生死文字閒。”閒同“间”。偏正 比喻读死书的人。唐·韩愈《杂诗》:“岂殊~,生死文字间。”△比喻死读书。【词语蠹书虫】

  • 三头两面

    比喻玩弄两面手法,挑拨是非。宋代曾慥《类说.谈苑》:“优者说韩信,(党)进怒曰:‘汝对我说韩信,见韩信即当说我,此三头两面之人!’即命杖之。”并列 比喻善于玩弄两面手法,趋奉谄媚。语出唐·李商隐《杂纂

  • 争名于朝,争利于市

    《战国策.秦策》:“司马错论伐蜀:‘臣闻争名者于朝,争利者于市,今三川、周室,天下之市朝也,而王不争焉,顾争于戎狄,去王业远矣。”是指在官府中争夺名誉地位,在市场上争夺钱财。后因以“争名于朝争利于市”

  • 鸥鸟相猜

    源见“鸥鹭忘机”。指心存机心相互猜忌。宋苏舜钦《水调歌头.沧浪亭》词:“拟借寒潭垂钓,又恐鸥鸟相猜,不肯傍青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