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卑躬屈己

卑躬屈己

躬,身体。卑躬,弯腰。形容屈己奉人,后含没有骨气之意。原北魏李冲用来形容自己与李彪共事时的情状,责备彪跋扈。李彪,名是高祖所赐,字道固,顿丘(今河南浚县)人,家世寒微,有大志,好学不倦。初入仕时,李冲优礼相待,彪也深相宗附,后彪官至御史中尉、著作郎,受高祖恩宠,性又刚烈,成了远近畏惧的人。车驾南伐后,彪与仆射李冲、任城王澄等留京参事,彪每当与冲等意见不同就发怒,事事专恣而行。于是冲上表道:“臣与彪相识垂二十载,初见他才优学博,谓其拔萃;及彪宦位显达,抨击奸邪激烈而无隐避,臣也钦佩他忠直;虽见他时而偏急,也不以为瑕,尽管有人说他威暴,臣以为是执法之官得罪人,易生闲言;现大驾南行,臣与他朝夕共事,才知他言行相乖,专恣无忌,而且推过于人,喜人谄媚,听其言似忠恕贤士,检其行是佞暴之徒。臣与任城王在他面前,须卑躬屈己,如恭顺的弟弟事奉威暴的兄长,他所想所要的,是或不是,无不屈从。如臣所列为实,宜诛彪,以防乱政;如臣言无证,可流放臣,以禁谗言。”时高祖在悬瓠,览表叹愕,有司要处彪死刑,高祖只除其名,彪离朝回乡。亦作卑躬屈膝、卑躬屈节。

【出典】:

魏书》卷62《李彪传》1391、1393页:“冲又表曰:‘及去年大驾南行以来,彪兼尚书,日夕共事,始乃知其言与行舛,是己非人,专恣无忌,尊身忽物,安己凌上,以身作之过深劾他人,己方事人,好人佞己。听其言同振古忠恕之贤,校其行是天下佞暴之贼。臣与任城卑躬屈己,若顺弟之奉暴兄。其所欲者,事虽非理,无不屈从。依事求实,悉有成验。如臣列得实,宜殛彪于有北,以除奸矫之乱政;如臣无证,宜投臣于四裔,以息青蝇(《诗·小雅》篇名。中有‘营营青蝇止于樊,恺悌君子无信谗言’之句。后以青蝇喻进谗小人。)之白黑。’高祖在悬瓠,览表叹愕曰:‘何意留京如此也!’有司处彪大辟(死刑,古五刑之一),高祖恕之,除名而已。彪寻归本乡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42回:“小兔子卑躬屈节,拿了愚表弟萧慎的名片。” 近代·佚名:《清朝野史大观》卷2《豫王妃孀妹刘三秀传》:“刘居家喜南面坐。诸婢仆屏息听指挥惟谨。今一旦欲其卑躬屈膝,辱充下陈,宜其宁死不愿也。”


见“卑躬屈节”。《魏书·李彪传》:“臣与任城~,若顺弟之奉暴兄。”


【词语卑躬屈己】  成语:卑躬屈己

猜你喜欢

  • 焚典坑儒

    同“焚书坑儒”。《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.花关索出身传》:“秦皇独霸诸侯城,焚典坑儒丧圣文。”见“焚书坑儒”。《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·花关索出身传》:“秦皇独霸诸侯城,~丧圣文。”【词语焚典坑儒】  成语:

  • 斗魁

    源见“斗极”。喻指德高望重或才学冠世而为众所敬仰的人。清唐孙华《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》诗:“千秋制作垂金石,一代宗师识斗魁。”【词语斗魁】   汉语大词典:斗魁

  • 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

    绿色的荷叶才露出尖角,蜻蜓早已飞立在上头。 形容初夏荷塘景色。语出宋.杨万里《小池》:“泉眼无声惜细流,树荫照水爱晴柔。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”周代《晚晴小集.故乡的荷花》:“入夏不久,荷

  • 析骨而炊

    同“析骸以爨”。《史记.宋微子世家》:“王问:‘城中何如?’曰:‘析骨而炊,易子而食。’”见“析骸以爨”。《史记·宋微子世家》:“王问:‘城中何如?’曰:‘~,易子而食。’”【词语析骨而炊】  成语:

  • 乞麋

    参见:麋角鸽羽

  • 知周万物

    见“智周万物”。知,通“智”。

  • 解佩江头

    同“汉皋解佩”。宋袁去华《蝶恋花.次韩幹梦中韵》词:“解佩江头元有路。流水茫茫,尽日无人渡。一点相思愁万缕,几时却跨青鸾去?”

  • 采薪之患

    同“采薪之疾”。《红楼梦》三七回:“为风露所欺,致获采薪之患。”见“采薪之忧”。《红楼梦》37回:“漏已三转,犹徘徊桐槛之下,意为风露所欺,致获~。”【词语采薪之患】  成语:采薪之患汉语大词典:采薪

  • 盥耳

    源见“许由洗耳”。犹洗耳。谓隐居避俗。《后汉书.崔骃传》:“君子通变,各审所履,故士或掩目而渊潜,或盥耳而山栖。”【词语盥耳】   汉语大词典:盥耳

  • 刘阮醉桃源

    同“刘阮天台”。唐 吕岩《七言》诗之一〇四:“曾随刘 阮醉桃源,未省人间欠酒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