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厝火积薪

厝火积薪

厝(cuò错):通“措”,放置。厝火积薪,把火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,比喻隐藏着极大的危险。西汉大臣贾谊曾上疏汉文帝指出社会弊病时说:“现在给您上书的人都说现实社会清明安定,这些人如果不是傻子,就是谄佞之徒。这种看法与事实相悖。把火种放在柴草垛的下面,自己睡在草垛上,在火还没有燃烧时,就认为平安无事。现今天下的形势,就是这种状况啊!”后以此典形容隐伏着巨大的危机和严重的灾祸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48《贾谊传》2230页:“(贾)谊数上疏陈政事,多所欲匡建,其大略曰:‘……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且治矣,臣独以为未也。曰安且治者,非愚则谀,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。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,火未及燃,因谓之安,方今之势,何以异此!’”

【例句】:

汉·赵壹《刺世疾邪赋》:“奚异涉海之失舵,坐积薪而待然?” 唐·韩偓《感事三十四韵》:“畏闻巢幕险,宁寝积薪然。” 宋·无名氏《大宋宣和遗事》贞集:“惜朝廷群用事,李邦彦辈持讲和之说,以图偷安目前,正如寝于厝火积薪之上,火未及然,自谓之安;迨其势焰薰灼,则焦头烂额而不可救也。” 金·元好问《癸己除夜》:“鼎定周元重,薪安汉已然。” 清·唐孙华《纪异》:“草茅何预安危事,贾谊忧深在积薪。” 清·杨潮观《贺兰山谪仙赠带》:“厝火积薪堪恸哭,不知忧国是何人?” 清·洪楝园《警黄钟》五出:“前日和议虽成,戎心叵测,是厝火积薪之下,累卵层楼之上。” 民国·赵尔巽《清史稿·诸王一》:“躬蹈四罪,而犹逞志角力,谬欲收拾人心,是厝薪于火而云安,结巢于幕而云固也。”


述补 将火放在堆积的柴草下。比喻隐藏着极大的危险。清·洪楝园《警黄钟》5出:“前日和议虽成,戎心叵测。是~之下,累卵层楼之上。”△用于危险情状。 →危在旦夕 ↔安安稳稳。 也作“厝薪于火”。


【典源】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夫抱火厝(cuo) 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,火未及燃,因谓之安。方今之势,何以异此!”

【今译】 汉代贾谊上书说,将火种放到堆积的木柴下而睡在上面,火尚未燃起来时,就认为很平安。今天天下的形势,跟这个有什么两样!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隐伏的祸患。

【典形】 厝火积薪、积薪待然、薪安汉已然、忧深在积薪。

【示例】

〔厝火积薪〕 清·杨潮观《贺兰山谪仙赠带》:“厝火积薪堪恸哭,不知忧国是何人?”

〔积薪待然〕 汉·赵壹《刺世疾邪赋》:“奚异涉海之失舵,坐积薪而待然?”

〔薪安汉已然〕 金·元好问《癸巳除夜》:“鼎定周元重,薪安汉已然。”

〔忧深在积薪〕 清·唐孙华 《纪异》:“草茅何预安危事,贾谊忧深在积薪。”


【词语厝火积薪】  成语:厝火积薪汉语词典:厝火积薪

猜你喜欢

  • 鸣鹤在阴,其子和之

    白鹤在山的背阴鸣叫,它的同类声声应和。 表示同类事物,互相感应。语出《易.中孚》:“鸣鹤在阴,其子和之。吾有好爵,吾与尔靡之。”汉.王符《潜夫论.明忠》:“鸣鹤在阴,其子和之。相彼鸟矣,犹求友声。”

  • 向笛悲

    源见“山阳笛”。表示悼念故友,追思往事之情。林景行《重过鬯春堂感旧》诗:“写忧只剩黄垆在,感旧难任向笛悲。”

  • 杏林董奉

    源见“董奉杏成林”。泛指良医。明周履靖《锦笺记.蜡书》:“相思无药谁攻,浪说杏林董奉。”

  • 东方朔饿

    源见“索米长安”。喻指官小俸微,生活窘困。清陈维崧《沁园春.为高汝敬尊公季远题像并赠汝敬》词:“北郭骚贫,东方朔饿,一片空庭扁豆花。”【词语东方朔饿】   汉语大词典:东方朔饿

  • 鹿门携

    源见“鹿门采药”。谓举家遁隐。唐杜甫《遣兴》诗:“鹿门携不遂,雁足系难期。”

  • 东山趣

    《世说新语.赏誉》:“王右军语刘尹:‘故当共推安石。’刘尹曰:‘若安石东山志立,当与天下共推之。’”南朝.梁.刘孝标注:“《续晋阳秋》曰:‘初,安家于会稽上虞县,优游山林,六七年间,征召不至’”。《晋

  • 湘山祠

    源见“湘妃竹”。供奉湘水神的庙宇。在洞庭湖 君山上。《史记.秦始皇本纪》:“〔始皇〕浮江,至湘山祠,逢大风,几不得渡。”【词语湘山祠】   汉语大词典:湘山祠

  • 椎牛飨士

    椎(chuí垂):槌子。飨(xiǎng想):宴请。此典指魏尚椎杀牛宴请将士。后以此典指犒劳军兵,鼓舞士气。 魏尚,槐里(今陕西兴平县东南)人。汉文帝时,为云中(郡,地约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南地区

  • 睢水英雄

    《史记.项羽本纪》:“汉卒皆南走山,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。汉军却,为楚所挤,多杀,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,睢水为之不流。”秦末,楚汉争夺天下,战斗十分激烈,楚军攻克彭城,乘胜追击汉军到瀔水和泗水,再追

  • 二五耦

    《左传.庄公二十八年》载:春秋时,晋献公有申生、重耳、夷吾等好几个儿子。后献公宠妾骊姬又生子奚齐。骊姬为了使自己儿子夺取君位,便勾结献公宠幸的梁五和东关嬖五,劝说献公,把申生、重耳等诸公子都支使到边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