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口若悬河

口若悬河

亦作“口似悬河”、“口如悬河”。比喻能言善,讲话滔滔不绝。后也含华而不实,夸夸其谈之意。典出晋郭象事迹。郭象(?-312年),字子玄,河南(今河南洛阳)人,西晋著名哲学家,曾官至黄门侍郎、太傅主簿。郭象喜好研究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,擅长清谈高深玄妙的哲理,口才又很好。司徒王衍也爱清谈,很欣赏他,常对别人说:“听郭象说话,就好象大河由高处顺流而下一样,河水倾泻没有枯竭的时候。”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卷50《郭象传》1396页:“少有才理,好老庄,能清言。太尉王衍每云:‘听象语,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,,,

【例句】:

宋·赵蕃《赠耆英见过四首》其一:“髯曾暇能过我,诵诗口若悬河。” 宋·贺铸《小梅花》词:“缚虑手,悬河口,车如鸡栖马如狗。” 元·无名氏《桃花女》二折:“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,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,则你那口似悬河。”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知县见他说得口若悬河,又是本朝确切典故,不由得不信。” 清·黄遵宪《纪事》诗:“开口如悬河,滚滚浪不竭。”


主谓 说话像流水般滔滔不绝。比喻口才好能言善辩。语本《世说新语·赏鉴》:“五太尉(衍)云‘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”柳建伟《天凉好个秋》:“芸生读过大学,讲起话来~,能把字写得比斗还大,……”△用于描写善于言谈的人。→滔滔不绝 振振有词 喋喋不休 ↔噤若寒蝉 哑口无言 隐约其辞 守口如瓶。也作“口如悬河”、“口若河悬”、“口似悬河”、“谈若悬河”。


解释说话像河水下泻,滔滔不绝。本来是个褒义词,形容能言善辩。后来常用为贬义,形容人夸夸其谈,不着边际。

出处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王太尉云:‘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’”

郭子玄即西晋时玄学家郭象,字子玄,河南洛阳人。他小的时候就很有文才和思想,喜欢研究老庄学说,善于清谈,曾经为《庄子》一书作注解,流传至今。当时的太尉王衍常称赞他说:“听郭象说话,就如同高挂在天上的黄河在往下泻水,灌注大地而不见枯竭。”

郭象闲居在家时,以写文论道的方式自得其乐。后来征召为司徒的佐官,逐渐升迁为侍从皇帝、传达诏命的黄门侍郎。东海王司马越把他引纳为自己的太傅(辅导太子的官)、主簿(魏晋时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,参与机要,总领府事),特受亲信和倚重。郭象担任要职后,手握重权,在朝廷内外声威显赫、气势逼人,使得当时舆论哗然,到处都是让他下台的声音。

近义夸夸其谈

反义笨嘴拙舌

例句

他不擅在大庭广众之下演讲,小圈子集会时则口若悬河。


【词语口若悬河】  成语:口若悬河汉语词典:口若悬河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弘送酒

    同“白衣送酒”。唐李嘉祐《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》诗:“共知不是浔阳郡,那得王弘送酒来。”

  • 囊中处

    源见“毛遂自荐”。谓怀才不露,伺机脱颖而出。清董元恺《小梅花.有感括古语效贺东山体》词:“时乎不利囊中处,不直一钱虎变鼠。”

  • 鸠拙

    源见“鸠居鹊巢”。比喻性拙,不善营生治事。亦用为自谦之辞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慈训》:“孩儿自惭鸠拙,怎绳七叶之貂;私拟雄飞,少和九皋之鹤。”【词语鸠拙】   汉语大词典:鸠拙

  • 贯鱼之列

    源见“贯鱼之次”。借指妃嫔妾媵之属。宋吴淑《江淮异人录.耿先生》:“上好文雅,悦奇异之事,召之入宫,盖观其术,不以贯鱼之列待,特处之别院。”

  • 炊黍梦

    同“炊粱梦”。元吴存《满江红.谢番丞荐举》词:“老去久忘炊黍梦,兴来偶作乘槎客。”

  • 偷醅毕卓

    源见“瓮间吏部”。指嗜酒成癖者。明徐渭《九流》诗:“偷醅毕卓生为酒,辟谷张良死在留。”

  • 杞国痛天摧

    源见“杞人忧天”。喻指忧虑国家危亡。宋黄庭坚《次韵子瞻武昌西山》:“谪去长沙忧服入,归来杞国痛天摧。”

  • 泉源万斛

    见“万斛泉源”条。

  • 逾淮之橘

    源见“橘化为枳”。借指改变了环境而变质的事物。叶圣陶《穷愁》:“无如工厂之制,昌于西土,殆如逾淮之橘,迁地弗良。”偏正 比喻易地而变质的事物。叶圣陶《穷愁》:“无如工厂之制,昌于西土,殆如~,迁地弗良

  • 王乔术

    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指仙术。元 白云山翁《水调歌头.兀颜分宪至邑秦和前题》词:“安得王乔术,飞舄颇通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