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燕市悲歌”。指荆轲与高渐离。借指任侠行义之士。清黄景仁《沁园春.王述庵先生斋头》词:“叹名场已醒,梦中蕉鹿;酒徒难觅,市上荆 高。”【词语荆高】 汉语大词典:荆高
同“家鸡野雉”。宋苏轼《书王子敬帖》诗:“家鸡野鹜同登祖,春蚓秋蛇总入奁。”见“家鸡野雉”。宋·苏轼《跋庾征西帖》:“征西初不服逸少,有~之诮,后乃以为伯英再生。”【词语家鸡野鹜】 成语:家鸡野鹜汉
原作“举足左右,便有轻重”,形容有实力者处于二强之间,对双方成败起着决定作用。用以表示地位重要,足以左右局势,如偏向何方,就会打破均势。窦融(公元前26-公元62年),字周公,扶风平陵(今陕西咸阳市)
《晋书》卷五十一《皇甫谧传》:“沈静寡欲,始有高尚之志,以著述为务,自号云晏先生。著《礼乐》、《圣真》之伦。后得风痹疾,犹手不辍卷。或劝谧修名广交,谧……作《玄守论》以答之……遂不仕。耽玩典籍,忘寝与
同“闻韶忘味”。金元好问《继遇轩和党承旨》之二:“大雅久不作,闻《韶》信忘肉。”
见“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”。《史记· 日者列传》:“~;先王之道,乍存乍亡。”
源见“顾复”。谓抚养,养育。《三国志.王基传》:“上疏求分户二百,赐叔父子乔爵关内侯,以报叔父拊育之德。”【词语拊育】 汉语大词典:拊育
指人到三十岁正是立业之年,应当有所建树。孔子在谈到自己一生成长过程时说,我十五岁时开始立下学习的志愿,三十岁时学业有所成就;四十岁时能知道事物的道理而不感到疑惑,五十岁时懂得事情所以然的道理而穷道达变
《庄子.逍遥游》:“藐姑射之山,有神人居焉……乘云气,御飞龙,而游于四海之外。”《文选》卷十六南朝.梁.江文通(淹)《别赋》:“有华阴上士,服食还山,……驾鹤上汉,骖鸾腾天。”《庄子》有御飞龙。《别赋
同“得心应手”。明吴承恩《寿王可斋七帙障词》:“得手应心,奚事揣摩之计;入经出传,耻为孟浪之谈。”明李贽《读史.琴赋》:“故蔡邕闻弦而知杀心,钟子听弦而知流水,师旷听弦而识南风之不竞,盖自然之道,得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