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啮雪吞毡

啮雪吞毡

苏武(?——前60年),字子卿,杜陵(今陕西西安东南)人,西汉大臣。天汉元年(前100年),汉武帝派苏武以中郎将(皇帝的侍卫官,秩二千石)身分持节出使匈奴。匈奴单于(chányú缠俞,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)骄横,借故扣留了他,并多方威胁诱降,但苏武始终坚贞不屈。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归顺,把他囚禁在地窖里,几天不给食物和饮水,但苏武靠吃雪和吞咽毡毛居然没有饿死。匈奴把苏武押到荒无人烟的北海(今贝加尔湖)一带,让他放牧公羊。苏武来到北海,匈奴不给口粮,只得掘野鼠、取草籽充饥。每天放羊时,手持汉节,日夜不离手。汉昭帝始元六年(前81年),因匈奴与汉和好,苏武才回到汉都长安。昭帝让苏武以最隆重的祭礼拜谒武帝陵庙,任命他为典属国(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事务的大臣)。苏武在匈奴被扣留19年,出使时年富力强,归来时须发完全雪白了。后以“苏武牧羊”为典,称颂忠贞不屈的高尚品行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54《苏武传》2462、2463页:“单于愈益欲降之,乃幽武置大窖中,绝不饮食。天雨雪,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,数日不死。匈奴以为神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梅尧臣《释滞》:“帝在苍梧妃泣竹,苏武餐毛海西曲。” 宋·苏轼《次韵苏臣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》:“漱石先生难可意,啮毡校尉久无朋。” 宋·陆游《雪中作》:“属国餐毡真强项,翰林煮茗自风流。” 宋·刘辰翁《忆秦娥》:“白头卧起餐毡雪,餐毡雪,上林雁断,上林书绝。” 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糟糠自厌》:“啮雪吞毡,苏卿犹健,餐松食柏,到做得神仙侣。这糠呵,纵然吃些何虑?” 明·郑若庸《玉块记·摅忠》:“苏武餐毡阨数穷,张巡嚼齿竟成空。” 明·张煌言《祭四叔父文》:“侄自倡义以来,屡蹶屡奋,几于嚼雪吞毡,卧薪尝胆。” 清·尤侗《赠项生》:“啮同苏武毡,吞比豫让炭。” 清·张存标《步步娇·咏雁》:“吞毡啮雪寒原上,寄帛书上苑相将。”


并列 啮,咬。比喻身处困境,过着艰难的生活。语本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(单于)乃幽武置大窖中,绝不饮食,天雨雪,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,数日不死。”元·高明《琵琶记》:“~,苏卿犹健。餐松食柏,到做得神仙侣。这糠啊,纵然吃些何虑。”△多用于形容在极其困难的物质条件下顽强地生活下去。也作“啮雪餐毡”。


【词语啮雪吞毡】  成语:啮雪吞毡汉语词典:啮雪吞毡

猜你喜欢

  • 共敝

    《论语.公冶长》:“子路曰:‘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。”后以“共敝”谓甘愿与朋友同甘共苦。宋苏轼《戏周正孺》诗之二:“天厩新颁玉鼻骍,故人共敝亦常情。”【词语共敝】   汉语大词典:共敝

  • 传雁

    源见“雁足书”。指传书。清吴兆骞《夜行》诗:“客同属国思传雁,地是阴山学射雕。”

  • 书牍背

    《汉书.周勃传》:“勃从高祖,封绛侯,免相就国。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,勃自畏恐诛,令家人持兵以见。人有上书告勃欲反,下廷尉。勃恐,不知置辞。吏稍侵辱之,勃以千金与狱吏,狱吏乃书牍背,示之曰:‘以公主为证

  • 康成小婢

    同“郑玄家婢”。清李渔《意中缘.嘱婢》:“有我这康成小婢经书熟,那怕他苏氏的新人对偶难。”

  • 巫山洛浦

    元.杨景贤《西游记.女王逼配》:“待谁来挂念,早则是桃腮杏脸,巫山洛浦皆虚艳。”巫山:指楚王与巫山女神梦中相会的典故,语出宋玉《高唐赋》。洛浦:即洛水之滨。传说中有洛水女神。三国魏曹植渡洛水时,因感楚

  • 虞生榻

    同“虞翻榻”。清李邺嗣《赠梁公狄先生》诗之三:“客借虞生榻,人投皋伯家。”

  • 爱妾换

    源见“妾换马”。形容马神骏可爱。明徐渭《赋得风入四蹄轻》诗之二:“爱妾换初酬,将军蓦紫骝。”

  • 有若无,实若虚

    有学问却像没有学问一样,满腹知识却像空无所有的人一样。 形容人的态度谦逊,不爱表现自己。语出《论语.泰伯》:“曾子曰:‘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;有若无,实若虚;犯而不校。’”三国.魏.殷褎《诫子书

  • 论兵扪虱

    源见“扪虱而谈”。谓从容谈论军国大事。清曹尔堪《水龙吟.湖舫泛雨呈座客》词:“懒学英雄,论兵扪虱,遇雷失箸。”

  • 冬箑夏裘

    比喻不合时宜、不切实用的行为。南朝宋鲍照《园葵赋》: “彼圆行而方止,固得之于天性;伊冬箑而夏裘,无双功而并盛。” ●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 “知冬日之箑,夏日之裘,无用于已,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。” 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