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土木之变

土木之变

土木:土木堡,在今河北省怀来县西。”土木之变”,指明英宗(朱祁镇,年号正统、天顺,先后于1436-1449年、1457-1464年在位)征讨瓦剌(l6)军兵败被俘的事件。正统十四年(1449年),瓦剌贵族也先率军分四路攻明。当时,把持朝政的宦官王振唯恐他在家乡的私产受损失,又图侥幸获取边功,在北方显耀自己的势力,就极力蛊(gǔ古)惑并挟持英宗率军亲征。兵至大同,王振刚听到前方打了小败仗,就惊慌撤退;后来又想要英宗“临幸”他的家乡蔚州(治今河北省蔚县),行军路线屡变。八月,在土木堡被敌追及。将士饥渴疲劳,仓猝应战,死伤过半,英宗被俘,王振也死于乱军中。土木之变,使明王朝陷入了严重危机,造成了深刻的恶劣影响,它是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。

【出典】:

明史》卷10《英宗前纪》139页:“八月戊申,次大同。……辛酉,次土木,被围。壬戌,师溃,死者数十万。英国公张辅,泰宁侯陈瀛,驸马都尉井源,平乡伯陈怀,襄城伯李珍,遂安伯陈埙(xūn勋),修武伯沈荣,都督梁成、王贵,尚书王佐、邝野,学士曹鼐(nài耐)、张益,侍郎丁铉、王永和,副都御史邓棨(qǐ启)等,皆死,帝北狩。”


【词语土木之变】  成语:土木之变汉语词典:土木之变

猜你喜欢

  • 拔宅升天

    源见“拔宅上升”。谓成仙得道。亦比喻科举登第。清钱谦益《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》诗之一:“拔宅升天还有路,乘桴入海欲何从?”见“拔宅飞升”。《醒世恒言》卷4:“自是,蓝公举家数十口~。”

  • 留仙裙

    汉.伶玄《飞燕外传》:“婕妤接帝于太液池。作千人舟,号令宫之舟。……后(指赵飞燕)衣南越所贡云英紫裙碧琼轻绡。广榭上,后歌舞归风送远之曲。帝以文犀簪击玉瓯,令后所爱侍郎冯元方吹笙以倚后歌。中流歌酣,风

  • 鸾弦续断胶

    同“鸾胶续弦”。清袁枚《吴门返棹曹郎玉田仿桂生故事送余京口》诗:“笑侬雅抱生春手,到处鸾弦续断胶。”

  • 深知灼见

    深切的了解,透彻的见地。《野叟曝言》第一○五回:“幼闻义方,长读经传,崇正辟邪之志,愈坚愈定,时以灭除老佛为念,深知灼见,确然无疑。”参见“真知灼见”。见“真知灼见”。《野叟曝言》105回:“幼闻义方

  • 染须

    唐.刘禹锡《与歌者米嘉荣》:“近来时世轻先辈,好染髭须事后生。”刘禹锡在诗中对世上不尊重老人而愤慨,故以染须表意以讽之。后以此为咏老人之典。宋.陆游《剑南诗稿》卷一《谢李平叔郎中问疾》:“缘瘦重裁帽,

  • 南皮游

    三国魏.曹丕《与朝歌令吴质书》:“每念昔日南皮之游,诚不可忘。”汉朝末年,魏文帝曹丕为五官中郎将,他与友人吴质等在南皮县欢聚宴饮,文酒射雉。后遂用为称美朋友欢聚宴游之典。唐.陈子良《游侠篇》诗:“东郊

  • 勾心斗角

    见“钩心斗角”条。见“钩心斗角”。梁晓声《一个红卫兵的自白》:“因为……演出的目的是救助失学儿童,所以,团体的气氛相当融洽,没有互相排挤,~,争名夺利的事。”“勾心斗角”比喻人们之间各使心机、明争暗斗

  • 云台先著

    源见“云台画像”。谓先辈殊功卓勋。唐李隆基《送张说巡边》诗:“云台先著美,今日更贻芳。”

  • 文园渴

    同“文园病”。明李东阳《走笔次成国病中见寄韵》:“嗟予亦抱文园渴,漫倚高歌到夕阳。”【词语文园渴】   汉语大词典:文园渴

  • 燕相说郢书

    源见“郢书燕说”。比喻穿凿附会,曲解原意。清黄遵宪《杂感》诗:“燕相说郢书,越人戴章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