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坐穿木榻

坐穿木榻

源见“管宁榻”。形容心意恬静、甘于淡泊的生活。亦形容勤学不辍。清归庄《赠徐昭法》诗:“鬻尽良田三斗酒,坐穿木榻五车书。”


【典源】 晋·皇甫谧《高士传》: 管宁“常坐一木榻上,积五十年,未尝箕股,其榻上当膝皆穿。”一本作“积五十五年,未尝箕踞。”《三国志·魏书·管宁传》注亦引,文大略同。

【今译】汉末隐士管宁常坐在一木榻上 (古人坐法,双膝跪平,臀部放在脚后跟上),有五十余年,从未伸开两腿随便坐过。由于时间太久,木榻上正当膝处都磨穿了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形容心意恬静,淡然隐居。

【典形】管宁床、管宁藜床、藜床穿、木榻跪穿、穴藜床、幼安床、坐穿木榻、木榻膝俱穿、藜床坐欲穿。

【示例】

〔管宁床〕 清·叶燮 《叠韵答学山侄》:“漂泊未归元亮宅,支离合老管宁床。”

〔管宁藜床〕 北周 · 庾信 《小园赋》:“况乎管宁藜床,虽穿而可坐; 嵇康锻灶,既暖而堪眠。”

〔藜床穿〕 唐· 王维 《与魏居士书》:“柴门闭于积雪,藜床穿而未起。”

〔木榻跪穿〕清·吴启元《广宁望医巫闾山雪》:“木榻跪穿心久定,黄金锄去眼谁看。”

〔穴藜床〕 宋·苏轼《游灵隐高峰塔》:“问年笑不答,但指穴藜床。”

〔幼安床〕清·程先贞 《和陶移居为陈幼仲作》:“坐我幼安床,割与华歆席。”

〔坐穿木榻〕 清 · 归庄 《赠徐昭法》:“鬻尽良田三斗酒,坐穿木榻五车书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汉皋佩

    源见“汉皋解佩”。指江妃二女之珠。喻传情悦慕之物。唐白居易《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》:“心摇汉皋佩,泪堕岘亭碑。”宋 曹邍《瑞鹤仙.炉烟销篆碧》词:“自秦台箫咽,汉皋佩冷,断雨零云难觅。”【词语汉皋佩】 

  • 陆浚仪

    《晋书.陆云传》:“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,出补浚仪令。县居都会之要,名为难理。云到官肃然,下不能欺,市无二价……一县称其神明。郡守害其能,屡谴责之,云乃去官。百姓追思之,图画形象,配食县社。”晋文士陆

  • 犁生骍角

    《论语.雍也》:“子谓仲弓曰:‘犁牛之子骍且角,虽欲勿用,山川其舍诸?’”邢昺疏:“杂文曰犁。骍,纯赤色也。角者,角周正也。舍,弃也。诸,之也。仲弓父贱人而行不善,故孔子称谓仲弓曰:‘譬若杂文之犁牛生

  • 高山景行

    《诗.小雅.车舝》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”高山,喻高尚的德行。景行,比喻行为正大光明。后以“高山景行”比喻崇高的德行。三国 魏曹丕《与钟大理书》:“高山景行,私所仰慕。”并列 高山,比喻道德崇高;景

  • 指囷

    《三国志.吴书.鲁肃传》:“周瑜为居巢长,将数百人故过侯肃,并求资粮。肃家有两囷米,各三千斛,肃乃指一囷与周瑜,瑜益和其奇也,遂相亲结,定侨、札之分。”囷,古时一种圆形的谷仓。三国时,鲁萧曾慷慨赠送周

  • 春风桃李

    春天的和风里桃花李花盛开。也比喻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。唐.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春风桃李花开日,秋雨梧桐叶落时。”偏正 春风吹拂下桃花李花盛开。也比喻老师对学生谆谆教诲。于右任《武功城外》:“朔漠冰霜苏

  • 神蛛庙

    晋.袁山松《郡国志》:“荥阳有眢井(眢,音yuān,眢井,枯井)。汉高祖为雍齿所追,投匿井中。有蜘蛛结网蔽其井口,得脱。汲黯为荥阳守,为立神珠庙。”(引自《佩文韵府》卷七“神蛛”下注)这是一个宣扬汉德

  • 寒范叔

    源见“绨袍惠”。喻指贫寒落魄之人。清吴绮《水调歌头.别其年》词:“贫孺子,寒范叔,漫求怜。丈夫豪气,自应举步有云烟。”

  • 河清颂

    《宋书.临川王刘道规传》附《鲍照传》:“元嘉中,河、济俱清,当时以为美瑞,照为《河清颂》。”南朝宋文学家鲍照,曾作《河清颂》称颂当时河清之瑞。后用为歌颂祥瑞之典。唐.杜甫《洗兵马》:“隐士休歌紫芝曲,

  • 入门各自媚,谁肯相为言

    媚:爱。言:问讯。 意谓旁人从远方归来,进门只知爱自己的家人,谁也不来慰问一下自己。 表示孤寂而缺少慰藉。语出古乐府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远道不可思,宿昔梦见之。梦见在我傍,忽觉在他乡。他乡各异县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