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东墙窥宋”。形容女子对男子的倾心爱慕。元李裕《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》:“楚女窥墙日,文园病渴年。”
东汉.赵晔《吴越春秋.勾践阴谋外传》:“子胥曰:‘……今大王捐国家之福以饶无益之雠,弃忠臣之言,而顺敌人之欲,臣必见越之破吴。豸鹿游于姑苏之台,荆榛蔓于宫阙。’”伍子胥谏吴王夫差,要他警惕越王,不然吴
《梁书.陶弘景传》载:陶弘景,南朝 齐 梁时丹阳人。“未弱冠,齐高帝作相,引为诸王侍读,除奉朝请”,“永明十年,上表辞禄,诏许之”。后隐居句曲山,自号华阳隐居。后因以“丹阳布衣”指退隐不仕者。唐温庭筠
同“锦缆龙舟”。宋汪元量《水龙吟.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》词:“自都门燕别,龙艘锦缆,空载得、春归去。”
同“盟鸥”。宋吴琚《念奴娇.题浮玉石簰山》词:“未办鱼蓑,先盟鸥鹭,奈卜邻无地。”
同“子猷惜此君”。唐牟融《题陈侯竹亭》诗:“岁寒高节谁能识,独有王猷爱此君。”
佛家语。亦作皈依。谓归投依伏,舍邪法而修正法。《胜鬘经》:“一切法常住,是故我归依。《大乘义章.十》:“归投依伏,故曰归依。归依之相,如子归父;依伏之义,如民依王,如怯依勇。”《义林章.四本》:“归依
同“圯桥书”。宋张孝祥《水调歌头.为总得居士寿》词:“隆中三顾客,圯上一编书。”
元.林坤《诚斋杂记》:“钟陵西山有游帷观,每至中秋,车马喧阗。大和末,有书生文箫往观,睹一姝(即吴彩鸾)甚妙。生意其神仙,植足不去。姝亦相盼。……乃与生下山归钟陵为夫妇。”唐文宗大和末年,书生文箫游西
同“无兄盗嫂”。清袁枚《答严东有》:“较之卓茂攘羊,不疑盗嫂,受诬尚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