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天高听卑

天高听卑

吕氏春秋.制乐》:“宋景公之时,荧惑在心(荧惑,火星;心,即商星,在宋之分野),公惧,召子韦而问焉,曰:‘荧惑在心,何也?’子韦曰:‘荧惑者,天罚也;心者,宋之分野也;祸当居君。虽然,可移于相。’公曰:‘宰相所以治国家也,而移死焉,不祥。’子韦曰:‘可移于民。’公曰:‘民死,寡人将谁为君乎?宁独死。’子韦曰:‘可移于岁。’公曰:‘岁害则民饥,民饥必死,为人君而杀其民以自活也,其谁以我为君乎?是寡人之命固尽矣,子无复言矣。’子韦还走,北面载拜曰:‘臣敢贺君,天之处高而听卑,君有至德之言三,天必三赏君,今夕荧惑其徙三舍,延君年二十一岁。’”

春秋时,宋景公以荧惑(火星)临于宋国上空主诸侯不吉而深感忧虑。但他表示不愿移祸于宰相、人民和年景。星象家子韦指出,景公的善言天定能听到,因德行感天,必使荧惑徙移,因而免除灾祸。

唐.白居易《寄唐生》:“但自高声歌,庶几天听卑。”


其他 原指天虽高远,能听到人间的话,能体察人间善恶而降福祸于人。语本《吕氏春秋·制乐》:“宋景公之时,荧惑在心,公惧,召子韦而问焉……子韦曰:‘荧惑者,天罚也;心者,宋之分野也,祸当于君。虽然,可移于宰相。’公曰:‘宰相所与治国家也,而移死焉,不祥。’子韦曰:‘可移于民。’公曰:‘民死,寡人将谁为君乎? 宁独死。’子韦曰:‘可移于岁。’公曰:‘岁害则民饥,民饥必死;为人君而杀其民以自活也,其谁以我为君乎?是寡人之命固尽已,子无复言矣。’子韦还走北面载拜曰:‘臣敢贺君,天之处高而听卑,君有至德之言三,天必赏君,今夕荧惑其徙三舍。’……是夕,荧惑梁徙三舍。”宋·苏舜钦《江宁府溧阳令苏府君墓志铭》:“臣有隐痛,顾切如之,~,优暨垂闵!”后用以称颂帝王圣明。三国魏·曹植《责躬诗》:“心之云慕,怆矣其悲,~,皇肯照微。”△多用于称颂方面。→天高听下


【词语天高听卑】  成语:天高听卑汉语词典:天高听卑

猜你喜欢

  • 囊矢

    源见“锦囊三矢”。指出征复仇。柳亚子《鹧鸪天》词:“请缨已见同仇奋,囊矢终期奏凯还。”【词语囊矢】   汉语大词典:囊矢

  • 臣饥欲死

    同“臣朔苦饥”。清尤侗《沁园春.和阮亭偶兴》词之二:“奈举国侏儒,臣饥欲死;满堂酒汉,公醒而狂。”【词语臣饥欲死】   汉语大词典:臣饥欲死

  • 乐鱼

    源见“濠上观鱼”。形容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。清程先贞《还山春事》诗:“山深寂寞藏廉豹,水阔雍容出乐鱼。”

  • 邹生谈

    同“邹衍谈天”。清黄景仁《杂咏》诗之九:“莫恤邹生谈,驰精九州外。”

  • 骨肉至亲

    像骨与肉那样相连的亲人。汉武帝刚即位时,大臣们都以吴楚等七个诸侯国的叛乱为戒鉴,许多人都认为晁错当时的削藩之策是正确的,而杀死晁错是冤枉。他们认为诸侯国几十座城市相连,势力过于强大,想要削弱诸侯国的势

  • 废蓼莪

    同“废蓼莪诗”。宋陈与义《题董宗禹园先志亭》诗:“我已废《蓼莪》,感兹泪河翻。”清钱谦益《简侯研德并示记原》诗:“知君耻读《王裒传》,但使生徒废《蓼莪》。”

  • 知其一,不达其二

    见“知其一,不知其二”。宋·苏轼《汉武帝论》:“~,见其利,不睹其害。”

  • 彩箫凤侣

    源见“乘鸾”。指相思的情侣。宋方千里《垂丝钓》词:“彩箫凤侣,回首分携处。双脸吹愁雨,无限语。再见时记否?”

  • 仲连却秦军

    源见“鲁连蹈海”。谓智退强敌。南朝 宋谢灵运《述祖德诗》之一:“弦高犒晋师,仲连却秦军。”

  • 春草梦池塘

    同“春草池塘梦”。宋辛弃疾《鹧鸪天》词:“频聚散,试思量。为谁春草梦池塘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