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太乙燃藜

太乙燃藜

源见“青藜照阁”。借指勤学苦读。清钱谦益《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》诗:“卯金之子有文章,太乙燃藜下取将。”


【典源】 晋·王嘉《拾遗记》卷六:“刘向于成帝之末,校书天禄阁,专精覃 (tan) 思。夜有老人,着黄衣,植青藜杖,登阁而进,见向暗中独坐诵书。老父乃吹杖端,烟然,因以见向,说开辟已前。向因受《洪范五行》 之文,恐辞说繁广忘之,乃裂裳及绅,以记其言。至曙而去,向请问姓名。云:‘我是太一之精,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,下而观焉。’乃出怀中竹牒,有天文地图之书,‘余略授子焉。’”《太平广记》卷一六一亦引,作“太乙之精”。

【今译】 汉成帝末年,刘向在朝廷收藏典籍的天禄阁校书,每日专精竭虑。一天夜里,有一黄衣老人拄青藜杖进入阁内,见刘向在昏暗中独自诵读,便吹杖出火照明,向刘向讲述天地开辟之事,并传授《洪范五行》等古代典文,刘向担心记忆有所疏漏,就撕下衣裳、衣带,记下所言,老人直到天亮才离去。刘向请问老人姓名,老人称自己是天上太一 (一作“乙”) 之精,天帝听说下界有刘姓 (金卯隐指“刘〔劉〕”) 子弟博学,因而前来观看。又取出天文地图之书,再授刘向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夜读或勤学;也用以形容得高人传授。

【典形】 藜杖有青烟、青藜独照、青藜火、青藜杖、然藜太乙、燃天禄字、太乙燃藜、天禄杖、星精款阁、照藜、烛青藜、藜头烬、植青藜、青藜照。

【示例】

〔藜杖有青烟〕 明·李东阳《答明仲次韵》:“怪底相逢语言别,夜来藜杖有青烟。”

〔青藜独照〕 宋·王安石《上元戏呈刘贡父》:“不知太一游何处,定把青藜独照公。”

〔青藜火〕 宋·苏轼《和陶读〈山海经〉》之四:“安知青藜火,丈人非中黄。”

〔青藜杖〕 明·高启 《明月舟》:“嗟予未识青藜杖,愿借舟中卧读书。”

〔然藜太乙〕 清·黄景仁《元夜独登天桥酒楼醉歌》:“然藜太乙游傍谁,吃齑宰相何人哉?”

〔燃天禄字〕 明·徐渭 《藜》:“多事去燃天禄字,安鸠来过老人眉。”

〔太乙燃藜〕清·钱谦益《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》之二:“卯金之子有文章,太乙燃藜下取将。”

〔天禄杖〕 清·郑鉽《夜光木歌》:“尔胡不学天禄杖,刘向阁中伴书幌。”

〔星精款阁〕 清·程先贞 《还山春事》:“星精款阁惭刘向,仙侣移舟愧李膺。”

〔照藜〕 清·顾炎武《酬归祚明等四子》:“问字谁供酒? 繙书独照藜。”

〔烛青藜〕 宋·杨万里《辞免赣州得祠进职谢表》:“烛青藜而谈古,岂复与英俊游?”


【词语太乙燃藜】   汉语词典:太乙燃藜

猜你喜欢

  • 冰洁渊清

    犹冰清玉洁。汉 孔融《卫尉张俭碑》:“君禀乾纲之正性,蹈高世之殊轨,冰洁渊清,介然特立。”《三国志.魏志.管宁传》:“太中大夫管宁,应二仪之中和,总九德之纯懿,含章素质,冰洁渊清。”见“冰清玉洁”。比

  • 废书而泣

    见“废书而叹”。《史记·乐毅列传》:“太史公曰:‘始齐之蒯通及主父偃读乐毅之报燕王书,未尝不~也。’”

  • 丁松入梦

    同“丁固梦松”。清钱谦益《奉赠会稽倪太公十四韵》:“虞竹盈阶方郁郁,丁松入梦转森森。”【典源】 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皓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曰:“初,(丁) 固为尚书,梦松树生其腹上,谓人曰:‘松字十八

  • 止艮

    《易.艮》:“《彖》曰:艮,止也。时止则止,时行则行,动静不失其时,其道光明。艮其止,止其所也。”后以“止艮”谓停止。唐李程《蒙泉赋》:“宜习坎以为德,胡止艮而莫前!”【词语止艮】   汉语大词典:止

  • 三里雾

    《后汉书.张楷传》:“〔楷〕性好道术,能作五里雾。时关西人裴优亦能为三里雾,自以不如楷,从学之,楷避不肯见。”三里雾,亦即浓雾,令人迷而不见的氛围环境,后用以借指道术。唐.李商隐《圣女祠》诗:“无质易

  • 犬吠之警

    指盗贼之事。《汉书.匈奴传》:“三世无犬吠之警,黎庶亡千戈之役。”亡:通“无”。偏正 因狗叫而引起的警报。指盗窃之类的小动乱。《汉书·匈奴传赞》“是时边城晏闲,牛马布野,三世无~,菞庶亡干戈之役”。△

  • 清酒圣

    源见“中圣人”。谓清酒美好,把清酒称为圣人。宋梅尧臣《依韵和丁元珍见寄》:“在昔浊世贤,徒知清酒圣。”

  • 白衣到否

    同“白衣来否”。廖行之《青玉案.重九忆罗舜举》词:“黄花开未,白衣到否?篱落荒凉处。”

  • 剡客

    源见“访戴”。原指东晋戴逵,后泛指隐士。唐杨巨源《奉酬端公春雪见寄》诗:“兴逸何妨寻剡客,唱高还肯寄巴人。”【词语剡客】   汉语大词典:剡客

  • 岁星方朔

    旧题汉.郭宪《东方朔传》:“朔未死时,谓同舍郎曰:‘天下人无能知朔,知朔者唯太王公耳。’朔卒后,武帝得此语,即召太王公问之,曰:‘尔知东方朔呼?’公对曰:‘不知。’‘公何所能?’曰:‘颇善星历。’帝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