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姗姗来迟

姗姗来迟

汉书.李夫人传》:“上(即汉武帝刘彻)思念李夫人(李延年妹,参见“倾国倾城”)不已,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。乃夜张灯烛,设帷帐,陈酒肉,而令上居他帐,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,还幄坐而步。又不得就视,上愈益相思悲感,为作诗曰:‘是邪,非邪?立而望之,偏何姗姗其来迟!’令乐府诸音家絃歌之。”

汉武帝所作歌中“姗姗来迟”包含着对已故李夫人的思念与伤悼之情。

后常以“姗姗来迟”形容女子从容缓步的姿态,又可借以揶揄人迟到。唐.罗虬《比红儿诗》:“通宵甲帐(古时帐以甲乙编次,故有甲帐乙帐之称。据《北堂书钞》卷一三二录《汉武故事》说:“上以琉璃珠玉、明月夜光杂错天下珍宝为甲帐,次为乙帐。甲帐以居神,乙以自居。”)散香尘,汉帝精神礼百神。若见红儿醉中态,也应休忆李夫人。”(《香艳丛书》第三集)


述补 姗姗,走路缓慢从容样。形容走路慢腾腾,来晚了。语本《汉书·孝武李夫人传》:“立而望之,偏何姗姗其来迟。”刘心武《钟鼓楼》6章:“薛大娘和薛师傅出于面子也不当众盘问薛纪徽为何~。”△用于人的行动慢和时令迟。也作“姗姗而来”、“姗姗其来”、“珊珊来迟”、“跚跚来迟”。


姗姗来迟”用以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样态。语出 《汉书·外戚传上·李孝武夫人》: “上思念李夫人不已……为作诗曰: ‘是邪? 非邪? 立而望之,偏何姗姗其来迟!’”颜师古注: “姗姗,行貌。”后形成 “姗姗来迟”一语,形容女子的从容舒缓行态。

为什么是 “姗姗”来迟呢?

古代女子,除有 “三从四德”的要求之外,还要求 “笑不露齿,行不露脚”( 女子长裙曳地) ,这样,女子走路必然不会 “大步流星”,只能像是舞台上的 “青衣”那样碎步而行,日本女子在特定场会也是小步而行。所以,“姗姗”即有 “徐缓”之义。“姗姗”犹言 “款款”,“款款而来”即谓缓慢从容而来。因是形容女子行态,二者还兼有 “轻盈”之义。 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李贤注: “款,犹缓也。”杜甫 《曲江》: “穿花蛱蝶深深见,点水蜻蜓款款飞。”“款款飞”即谓徐缓地飞。

姗姗来迟”今使用范围已转移、扩大,来晚了,迟到了,皆可谓之 “姗姗来迟”。


【词语姗姗来迟】  成语:姗姗来迟汉语词典:姗姗来迟

猜你喜欢

  • 由径

    源见“行不由径”。比喻行为不正,不守正道。唐元稹《戒励风俗德音》:“比周之迹已彰,尚矜介特;由径之踪尽露,自谓贞方。”宋孔平仲《续世说.仇隙》:“尧知其由径,始恶其为人。”【词语由径】   汉语大词典

  • 耀颖之才

    源见“毛遂自荐”。喻出类拔萃的才华。三国 魏吴质《答东阿王书》:“虽恃平原养士之懿,愧无毛遂耀颖之才。”

  • 只履

    同“携只履”。唐牟融《关僧》诗:“烟水浮杯渡,云山只履行。”清 梁章鉅《退庵随笔.读子二》:“若本不合来而竟来,吾恐只履归时,未必肉身而西也。”【词语只履】   汉语大词典:只履

  • 探丸杀吏

    探丸:把手伸入囊袋中摸取不同颜色的弹丸,犹今俗称抓阄(jiū纠)儿。汉成帝时,京城长安的社会秩序混乱,市井恶少成群结队地扰乱滋事,接受贿赂为别人报仇,甚至杀害政府官员。他们把红、黑、白色的三种弹丸事先

  • 碧葬

    清.褚人获《坚瓠集.耳谈》:新都殷司徒家,掘地得古冢。冢砖长五寸许,皆有字,云:歙东肖司马碧葬。汪伯玉曰:“凡死忠而不得尸者,得血以葬,曰碧葬。本苌弘血化碧之义。”死忠:忠贞而死。苌(音cháng)弘

  • 钟期听

    源见“伯牙鼓琴”。指知音者的赏识。唐孟浩然《赠道士参寥》诗:“不遇钟期听,谁知鸾凤声?”

  • 藜照

    同“藜阁火”。清赵翼《题洪稚存寒檠永慕图》诗:“著书藜照太乙分,博物犀然百怪惧。”

  • 言寡尤,行寡悔

    意思是言行都应谨慎,使言语很少过失,行动很少后悔。《论语.为政》:“子曰:‘多闻阙疑,慎言其馀,则寡尤,多见阙殆,慎行其馀,则寡悔。言寡尤,行寡悔,:禄在其中矣!’”【词语言寡尤,行寡悔】  成语:言

  • 日轮

    源见“羲和驭日”。指太阳。北周庾信《镜赋》:“天河渐没,日轮将起。”亦指帝王车驾。唐鲍溶《读淮南李相行营至楚州诗》:“来年二月登封礼,去望台星扈日轮。”【词语日轮】   汉语大词典:日轮

  • 江淹梦

    同“江淹梦笔”。唐方干《再题路支使南亭》诗:“睡时分得江淹梦,五色毫端弄逸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