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寻章摘句

寻章摘句

指从现成的书本中截取词句来堆砌辞藻,而忽略文章的内容。公元219年,吴主孙权以计袭杀关羽,据荆州。不久,刘备亲率倾国之兵攻吴。孙权派赵咨求救于曹魏。魏文帝曹丕问赵咨:“吴主喜欢读书吗?”赵咨回答说:“吴王公务繁忙,但每有闲暇,总是博览书传史籍,吸取其中的精华,不象迂腐的书生那样只会截取词句,而忽略文章的主旨。”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吴书》《吴主传第二》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卷47第1123页:“(文帝)嘲咨曰:‘吴王颇知学乎?’咨曰:‘……虽有余间,博览书传历史,藉采奇异,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杨炯《常州刺史伯父乐平杨公墓志铭》:“博观史籍,不学书生寻章摘句而已。” 唐·刘宪《上东宫劝学启》:“常人读书,拟于爵禄,事须精熟,乃堪试练;殿下居副君之位,有绝世之才,岂假寻章摘句哉!盖应略知大意而已。”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:“寻章摘句,世之腐儒也,何能兴邦立事?”


并列 寻,寻找;摘,摘录。指读书摘记一些漂亮词句,不深入研究。也指写作,专务词句,不切实用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权传》:“虽有余闲,博览书传历史,藉采奇异,不效诸生~而已。”唐·李贺《南园》:“~老雕虫,晓月当帘挂玉弓。”杨沫《青春之歌》:“他抱出书本,挨在道静身边~地读起来。”△常用于读书、写作方面。也作“摘句寻章”。


解释搜求、摘取片断的词句。指读书或写作只注意词句,不把握全文的主旨。也指写作时套用前人的章法、词句。

出处南朝宋·裴松之注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引《吴书》:“(孙权)志存经略,虽有余闲,博览书传历史,藉采奇异,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。”

公元221年,刘备在成都称帝,随后率领蜀军攻打东吴,其势凶猛,不可阻挡。吴主孙权派陆逊为都督,率领大将朱然、潘璋等来抵御,同时派遣都尉赵咨到曹魏探听情况,寻求支持。赵咨博闻多识,应对辩捷,到了曹魏,曹丕也喜欢他,就跟他开玩笑:“吴王大概也懂一点学问吧?”赵咨回答说:“吴王巡游在江上的战船有上万艘,穿着盔甲的武士有一百万,他一心向学,志在学习匡救天下的方法,所以一旦有空闲的时间,就博览群书,学习其中独特的方法,不像那些读死书的书生,只搜求摘取片断词句、只注意文字的推求,而忽略大的内容和思想。”赵咨这次出使,不亢不卑,有理有节,得到了曹魏各层人士的尊敬。

在赵咨的斡旋下,曹魏暂时对孙吴表示出友好的姿态。孙吴解除了北方边境的担忧,全力以赴对付西来的刘备大军。由于刘备求战心切、不谙兵法,被陆逊找到机会,火烧连营,蜀军最终大败而还。

例句

写诗作文,要有真情实感,只寻章摘句是没有用的。


【词语寻章摘句】  成语:寻章摘句汉语词典:寻章摘句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石没矢

    《汉书•李广传》:“广出猎,见草中石,以为虎而射之,中石没矢。视之,石也。”【词语中石没矢】  成语:中石没矢

  • 倚天剑

    战国 楚宋玉《大言赋》:“方地为车,圆天为盖,长剑耿耿倚天外。”后以“倚天剑”为咏剑之典。唐李白《大猎赋》:“于是擢倚天之剑,弯落月之弓。”见“倚天之剑”。唐·李白《司马将军歌》:“手中电曳~,直斩长

  • 歌遏南云

    同“响遏行云”。宋朱敦儒《风流子》词:“嬉游伴侣,两两携手。醉回别浦,歌遏南云。”

  • 淮阴纶饵

    参见“一饭千金”。

  • 五柳翁

    同“五柳先生”。宋黄庭坚《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》之五:“我思五柳翁,解作一生事。”

  • 中途而废

    参见:中道而废见“中道而废”。斯仁《李莲英》:“张之洞心里嘀咕,皇帝继位以来,他实在也没有管多少事,也没有干过几件大件,只是有过一次维新,还~。”【词语中途而废】  成语:中途而废

  • 异轨

    《宋书.谢灵运传》:“王褒、刘向、扬、班、崔、蔡之徒,异轨同奔。”意谓车轨各异,目的地是一致的。“异轨”,比喻法度各不相同。【词语异轨】   汉语大词典:异轨

  • 荀令留香

    同“荀令香”。《醒世恒言.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分明荀令留香去,疑是潘郎掷果回。”【词语荀令留香】   汉语大词典:荀令留香

  • 燕市千金马

    源见“千金市骨”。喻贤才。元成廷珪《送郭仲安贡察院》诗:“燕市千金马,天河八月槎。”

  • 湖海元龙

    同“湖海陈侯”。宋张元幹《希道使君弭节合沙馆》诗:“湖海元龙公辈流,何劳老手镇方州。”【词语湖海元龙】   汉语大词典:湖海元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