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庸人自扰

庸人自扰

庸人:平庸的人;自扰:自己扰乱自己。平庸之人自找麻烦。出自唐陆象先语。陆象先,本名景初,苏州吴(今江苏苏州)人,举制科及第,历任扬州参军事、洛阳府尉、监察御史、中书侍郎等职。唐睿(ruì瑞)宗景云年间曾为宰相,时太平公主谋专权,企图废除太子李隆基,陆象先有保护之功,封兖国公。后罢为益州大都督长史、剑南观察使,又迁蒲州刺史,兼河东按察使。他为政仁恕,曾对人说过:“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,只是庸人自找麻烦,事情才多了起来。只要不自找麻烦,何愁事情不减少呢?”

【出典】:

旧唐书》卷88《陆元方附子象先传》2877页:“象先尝谓人曰:‘天下本自无事,祇是庸人扰之,始为繁耳。但当静之于源,则亦何忧不简。’前后为刺史,其政如一,人吏咸怀思之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22回:“据我看起来,那庸人自扰,倒也自扰的有限,独这一班兼人好胜的聪明朋友,他要自扰起来,更是可怜。” 茅盾《虹》:“事情早已过去了,谣言早已传遍全城了,何必庸人自扰,看做了不得。”


主谓 自扰,自找麻烦。指平庸的人无事找事,自找麻烦。《新唐书·陆象先传》:“天下本无事,庸人扰之为烦耳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22回:“那~,倒也自扰的有限,独这一班兼人好胜的聪明朋友,他要自扰起来,更是可怜。”△贬义。常用于对愚昧的人的讥讽。→杞人忧天 无病自疚 ↔智者不惑


【词语庸人自扰】  成语:庸人自扰汉语词典:庸人自扰

猜你喜欢

  • 冯家大树

    同“冯异大树”。清赵翼《蕴山招同星石湖舫游宴》诗:“湖山谢傅围棋野,松桧冯家大树村。”

  • 仪舌尚存

    源见“张仪舌”。指能说善辩的口才或建功立业的本领还在。宋邓肃《送成彦尉邵武》诗:“仪舌尚存斯足矣,卞玉那愁不识真。”

  • 蓬生麻中

    《荀子.劝学》: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与之俱黑。”后因用“蓬生麻中”为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典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.风操》:“昔在江南,目能视而见之,耳能听而闻之,蓬生麻中,不劳翰墨。”主谓

  • 苏黄米蔡

    指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、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。一说蔡为蔡京。清代杭世骏《订讹类编》:“张青甫云:‘宋人书例称苏黄米蔡者,谓京也。后世恶其为人,乃斥去之,而进君谟书焉,君谟在苏黄前,不应列元章后,其为京无疑

  • 南郭之吹

    源见“滥竽充数”。借指假冒充数,名不副实。清刘嗣绾《贻友人书》:“足下勿滥南郭之吹,免贻北山之笑也,幸甚!”

  • 麋鹿志

    源见“麋鹿群”。谓隐逸之志。唐李白《山人劝酒》诗:“各守麋鹿志,耻随龙虎争。”【词语麋鹿志】   汉语大词典:麋鹿志

  • 仲宣楼

    源见“王粲登楼”。借指诗人登临抒怀之处。王粲,字仲宣。唐杜甫《短歌行赠王郎司直》:“仲宣楼头春色深,青眼高歌望吾子。”康有为《京破后狱囚皆放闻徐子静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泪下》诗:“苦忆哀歌宋玉宅,何时把酒

  • 七年而后知

    源见“七年辨材”。比喻贤才见知之晚。唐白居易《寓意》诗之一:“豫樟生深山,七年而后知。”

  • 陶侃酒限

    《晋书.陶侃传》:“陶早孤贫,为县吏。……侃每饮酒有定限,常欢有余而限已竭,(殷)浩等劝更少进,侃悽怀良久曰:‘年少曾有酒失,亡亲见约,故不敢逾。’”晋人陶侃,年轻时曾因饮酒过量而失事,他的母亲告诫并

  • 郑卫之音

    《礼记.乐记》:“魏文侯问于子夏曰:‘吾端冕而听古乐,则惟恐卧;听郑卫之音,则不知倦。敢问古乐之如彼,何也?新乐之如此,何也?’”“郑卫之音”原指春秋时郑国、卫国的民间音乐,活泼清新,与雅乐异趣,使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