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彩衣娱亲

彩衣娱亲

源见“老莱娱亲”。谓孝养父母。三国 魏曹植《灵芝篇》:“伯瑜年七十,彩衣以娱亲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初学记》卷十七引 《孝子传》 曰:“老莱子至孝,奉二亲,行年七十,著五彩褊襕衣,弄雏鸟于亲侧。”《艺文类聚》卷二十引 《列女传》 曰:“老莱子孝养二亲,行年七十,婴儿自娱,著五色采衣。尝取浆上堂,跌仆,因卧地为小儿啼,或弄乌鸟于亲侧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一三引师觉授《孝子传》曰:“老莱子者楚人,行年七十,父母俱存,至孝蒸蒸,常着班兰之衣,为亲取饮,上堂脚胅(跌),恐伤父母之心,因僵仆为婴儿啼。孔子曰:‘父母老,常年不称老,为其伤老也。若老莱子,可谓不失孺子之心矣。’”

【今译】 老莱子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,他天性至孝,年已七十,而父母健在。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,装作婴儿来使父母高兴。曾经为父母取浆上堂,摔倒,恐怕让父母伤心,于是仆倒装出婴儿的啼哭声。有时还在父母身边弄鸟儿玩耍。孔子说他:“父母年老,说话不提老字,怕父母伤心,老莱子,可以说是不失孺子之心了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尽心孝敬奉养父母。

【典形】 斑采舞、斑衣、斑衣侍、彩服、彩衣、彩衣斑、彩衣娱白发、服彩老莱、莱公衣、莱衣、莱子衣、老莱心、老莱衣、弄乌莱子、五彩服、舞彩、舞衣斑、戏彩、衣同莱子、斑衣作儿剧、斑衣儿啼、莱子戏庭、舞斑衣、舞莱衣、斑衣舞、老莱裾、老莱戏、莱衣半彩、斑衣效老莱。

【示例】

〔斑采舞〕 明·杨慎《千秋岁·壬寅新正二月寿内》:“五福中天聚、百秩从今数。最难得,芝兰庭下斑采舞。”

〔斑衣〕 明·程本立《题李典仪云东卷》:“一官淹白首,万里梦斑衣。”

〔斑衣侍〕 宋·张元干 《满庭芳·寿》:“满泛椒觞献寿,斑衣侍,云毋分屏。”

〔彩服〕 宋·苏轼《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》:“爱君五十著彩服,儿啼却得偿当年。”

〔彩衣〕 唐·杜甫《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》:“远传冬笋味,更觉彩衣春。”

〔彩衣斑〕 宋·张孝祥《西江月 ·代五三弟为老母寿》:“平年今日彩衣斑,兄弟同扶酒盏。”

〔彩衣娱白发〕 明·唐寅《寿严民望母八十》:“阶暗彩衣娱白发,月明黄鹤下青天。”

〔服彩老莱〕 唐·孟郊《春日同韦郎中使君送邹儒立》:“服彩老莱并,侍车江革同。”

〔莱公衣〕 元·揭傒斯 《送人归豫章》:“手持毛生檄,身着莱公衣。”

〔莱子衣〕 唐·岑参《奉送李宾客荆南迎亲》:“手把黄香扇,身披莱子衣。”

〔老莱心〕 唐·刘方平《寄严八判官》:“出塞能全仲叔策,安亲更切老莱心。”

〔老莱衣〕 唐·赵嘏《送韦处士归省朔方》:“到家翻有喜,借取老莱衣。”

〔弄乌莱子〕 宋·陈与义《陈叔易学士母阮氏挽词》:“避地梁鸿不偕老,弄鸟莱子若为心。”

〔五彩服〕 唐·刘禹锡《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》:“贪荣五彩服,逐挂两梁冠。”

〔舞彩〕 清·杨潮观《温太真晋阳分别》:“我何须衣锦却还乡,只要旧日莱衣,舞彩无恙。”

〔舞衣斑〕 清·归庄《寿王尔然外太舅》:“酌酒升堂惭玉润,回看左右舞衣斑。”

〔戏彩〕 清·汤斌《送李子德奉旨归养》:“到日高堂应戏彩,御香未散绕衣襟。”

〔衣同莱子〕 唐·罗隐《寄池州郑员外》:“衣同莱子曾分笔,扇似袁宏别有天。”


【词语彩衣娱亲】  成语:彩衣娱亲汉语词典:彩衣娱亲

猜你喜欢

  • 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

    元.郑德辉《㑇梅香》二折:“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,不索多虑。”浮屠:佛教名词,梵文Buddha(佛陀)的旧译,也有人把佛塔误译作浮屠,这里指浮塔。救他人一条性命,胜过为寺院建造一幢七层高的宝塔。形容

  • 金莲炬

    同“金莲花炬”。金陈庾《吊麻信之》诗之二:“君恩未赐金莲炬,天阙俄成白玉楼。”【词语金莲炬】   汉语大词典:金莲炬

  • 太初日月

    参见:日月入怀

  • 沙丘之马

    源见“方皋相马”。指良马。元马臻《寄澉川杨如山》诗:“吾闻沙丘之马黄骊牝牡世莫知,九方皋去不复有。”

  • 周王避债台

    源见“逃债台”。喻指解除忧愁之妙处。清 丘逢甲《秋怀叠前韵》之七:“愁城欲藉酒杯开,中有周王避债台。”【典源】 《汉书·诸侯王表序》:“自幽、平之后,日以陵夷,……分为二周,有逃责(债)之台,被窃鈇之

  • 五尺髯

    《晋书.刘曜载记》:“刘曜字永明,元海之族子也。少孤,见养于元海。幼而聪慧,有奇度。年八岁,从元海猎于西山,遇雨,止树下,迅雷震树,旁人莫不颠仆,曜神色自若。元海异之曰:‘此吾家千里驹也,从兄为不亡矣

  • 笔参造化

    唐.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颂扬韩荆州“君侯制作侔神明,德行动天地,笔参造化,学究天人。”极言其思想深刻而文笔精妙。君侯:韩朝宗,任荆州刺史。侔(音móu):相等。究:深入探索。天人:指自然与社会的精微。

  • 麻姑爪

    晋.葛洪《神仙传.麻姑》:“又麻姑鸟爪,蔡京见之,心中念言:背大痒时,得此爪以爬(pá,搔)背,当佳。方平已知京心中所念,即使人牵京鞭之,谓曰:‘麻姑,神人也。汝何忽谓爪可以爬背耶?’但见鞭着京背,亦

  • 双环

    《左传.昭公十六年》载:晋韩宣子有一玉环,得知另一环在郑,欲求购。环为郑国商人所有。郑子产曰:若予环,郑必有“强夺商人”之嫌;晋得环,亦必“失诸侯”。韩宣子终于不再求购。后因以“双环”喻最可珍爱之物。

  • 陆抗尝药

    《晋书.羊祜传》:“祜与陆抗相对,使俞交通,抗称祜之德量,虽乐毅、诸葛孔明不能过也。抗尝病,枯馈之药,抗服之无疑心。人多谏抗,抗曰:‘羊祜岂耽人者!’时谈以为华元、子反复见于今日。”晋朝羊祜为荆州大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