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息事宁人

息事宁人

原指要减少争讼,不要生事扰民,后演变为指调和人事纠纷,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。汉章帝刘炟(56-88年),明帝第五子,在位十四年,在位期间,外戚势力开始增长,矛盾也逐渐激化。为了缓和矛盾,元和二年(85年)春,他向三公颁诏说:“目下正值春天,万物生长之时,应顺应阳气上升之势,促使万物更加繁茂。要通知各地官府,凡非死刑案件不必察验追查,官吏之间互相争讼及民事纠纷暂不受理。以期达到平息事端,顺应万物生长之情,待立秋后再恢复往常办法。”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3第148页《章帝纪》:“又诏三公曰:方春生养,万物莩甲,宜助萌阳,以育时物。其令有司,罪非殊死且勿案验,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,冀以息事宁人,敬奉天气。立秋如故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续录五》:“畏鬼者常情,非辱也。谬答以畏,可息事宁人。彼此相激,伊于胡底乎?”


连动 息,停止,平息。宁,安宁。原指不生事端,坑害百姓。后指停止纷争,彼此相安。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其令有司,罪非殊死,且勿案验;及吏人条书相告,不得听受,冀以~,敬奉天气。”柳青《创业史》:“在白占魁要去吆东的时候,他为什么~,含含糊糊同意呢?”△常用于把已经发生的事情平息下去,使得到安宁,和睦相处。但有时指无原则的调和。→排患解难 相安无事一团和气 ↔无事生非 惹是生非 煽风点火


【词语息事宁人】  成语:息事宁人汉语词典:息事宁人

猜你喜欢

  • 君子之过,如日月之食

    食:同“蚀”。 君子的过失,好比日蚀、月蚀,无损于它的光辉。 也表示君子对过失毫不掩饰。语出《论语.子张》:“子贡曰:‘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。过也,人皆见之;更也,人皆仰之。’”《孟子.公孙丑下

  • 九二

    《易.乾》:“九二,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《象》曰:‘见龙在田’,德施普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此以人事言之,用龙德在田似圣人已出在世,道德恩施能普遍也。”“九二”本为《易》卦爻位名。九,谓阳爻;二,第二爻,

  • 倒日之诚

    源见“挥戈回日”。指挽回危局的赤诚之心。南朝 梁 刘孝标《辩命论》:“触山之力无以抗,倒日之诚弗能感。”

  • 同心断金

    《易.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。”孔颖达疏:“金是坚刚之物,能断而截之,盛言利之甚也。”后以“同心断金”形容心齐力量大。清陈确《与张考夫书》:“同心断金,既如此其利,弟虽有喙三尺,复安用之!”其

  • 升仙题柱

    源见“题桥柱”。表示立志求取功名富贵。清 宋征璧《集贤宾.画桥》套曲:“升仙题柱名姓标,展司马霜毫。”

  • 醉尉恼将军

    源见“灞陵呵夜”。借指失势大官受属下的欺辱。宋苏辙《书庐山刘?宫苑屋壁》诗:“五马亲来看射虎,不愁醉尉恼将军。”

  • 御寒莫如重裘,止谤莫若自修

    见〔止寒莫若重裘,止谤莫若自修〕。

  • 爰整其旅

    爰:于是。整:整顿。旅:军队。 于是整顿军队。 后用作帅兵出征之语。语出《诗.大雅.皇矣》:“王赫斯怒,爰整其旅。”《宋书.谢晦传》:“然归死难图,兽困则噬,是以爰整其旅,用为过防。”唐.吕令问《

  • 人惟求旧,物惟求新

    旧:指旧臣。 用人应用世家旧臣,用物应用新制物品。语出《书.盘庚上》:“迟任有言曰:‘人惟求旧,器非求旧,惟新。’”后引作〔人惟求旧,物惟求新〕。清.李渔《闲情偶寄.词曲部.结构第一》:“‘人惟求旧

  • 君子屡盟,乱是用长

    是用:因此。 君子屡次盟誓,乱子因此增长。 表示不以诚信为基础的盟誓毫无价值。语出《诗.小雅.巧言》:“君子屡盟,乱是用长。”汉.王符《潜夫论.交际》:“君子屡盟,乱是用长。大人之道,周而不比,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