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朝时船夫习戴黄帽,称为黄头郎。邓通是西汉蜀郡南安(今四川乐山)人,汉文帝时,只是个头戴黄帽的船工。后因偶然机会得到文帝宠幸,多次获得重金赏赐。邓通官至上大夫。后以“黄帽”为咏船夫之典,亦用以指代佞幸
源见“十六才子”。称贤臣。南朝 梁 刘孝标《辩命论》:“重华立而元凯升,辛受生而飞廉进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.博喻》:“是以同否则元凯与斗筲无殊,并任则?骥与驽骀不异。”凯,通“恺”。【词语元凯】 汉
源见“许由洗耳”、“采薇”。夷,夷齐。泛称隐逸之士。唐陈子昂《同参军宋之问》诗:“诸君推管 乐,之子慕巢 夷。”唐李白《江西送友人之罗浮》诗:“君王纵疏散,云壑借巢 夷。”【词语巢夷】 汉语大词典
同“望梅止渴”。宋赵长卿《好事近》词:“犹胜望梅消渴,对文君眉蹙。”见“望梅止渴”。【词语望梅消渴】 成语:望梅消渴
《庄子.天运》:“夫刍狗之未陈也,盛以箧衍,巾以文绣,尸祝斋戒以将之;及其已陈也,行者践其首脊,苏者取而爨之而已。”《三国志.周宣传》:“尝有问宣曰:‘吾昨夜梦见刍狗,其占何也?’宣答曰:‘君欲得美食
《宋书.乐志》三(魏)武帝(曹操)《短歌行.对酒》: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?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”曹操《短歌行》首句以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”领起,表达了人生无常应及时行乐的思想情趣。唐.杜牧《湖南正初招
源见“洗心革面”。谓彻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志。《晋书.潘尼传》:“皆延颈以视,倾耳以听,希道慕业,洗心革志。想洙 泗之风,歌来苏之惠。”并列 洗心,洗濯邪恶之心。彻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向。《晋书·潘尼
《文选》卷十晋.潘安仁(岳)《西征赋》:“夭赤子于新安,坎路侧而瘗之。亭有千秋之号,子无七旬之期。虽勉励于延吴,实潜恸乎余慈。”晋代文人潘安仁(岳)在《西征赋》中曾描写了其子不足七旬而夭亡、葬于路侧的
《旧唐书.郭子仪传》载:唐 回纥寇京畿,听说郭子仪尚在,“子仪以数十骑徐出,免胄而劳之曰:‘安乎?久同忠义,何至于是?’回纥皆舍兵下马齐拜曰:‘果吾父也!’子仪召其首,各饮之酒,与之罗锦,欢言如初。”
源见“守株待兔”。谓安时顺命,消极等待。唐杜牧《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》诗:“宋株聊自守,鲁酒怕旁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