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孟子.尽心上》:“杨子取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”这里指杨朱的利已主义哲学。后亦喻不顾公益,专营私利的行为。
《左传.桓公六年》:“楚武王侵随,使薳章求成焉。军于瑕以待之,随人使少师董成。斗伯比言于楚子曰:‘吾不得志于汉东也,我则使然。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,以武临之。彼则惧而协以谋我,故难闲也。汉东之国,随为
晋.葛洪《神仙传.刘安》载:汉高帝之孙淮南王刘安谋反,“天子使宗正持节治之。八公(神仙)谓安曰:‘可以去矣’……安临去时,余药器置在中庭,鸡犬舐啄之,尽得升天。”史实是刘安谋反服毒自杀,这里附会他服药
宋.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一:“陈康肃公尧咨善射,当世无双,公亦以此自矜。尝射于家圃,有卖油翁释担而立,睨之久而不去,见其发矢十中八九,但微颔之。康肃问曰:‘汝亦知射乎?吾射不亦精乎?’翁曰:‘无他,但手
见“入不敷出”。宋·朱熹《行宫便殿奏札三》:“本路土瘠民贫……入少出多,往往例于常赋之外,多收加耗,重折价钱,尚且~,公私俱困。”【词语入不支出】 成语:入不支出汉语大词典:入不支出
《诗.商颂.长发》:“不竞不絿,不刚不柔。”毛传:“絿,急也。”朱熹集传:“竞,强;絿,缓也。”后因称施政缓急适当为“竞絿”。清钱谦益《父国聘赠承德郎太仆寺寺丞》:“操仁心以为质,匪刚柔而竞絿。”【词
晋傅玄《短歌行》:“昔君视我,如掌中珠。何意一朝,弃我沟渠!”因以“掌上明珠”比喻极受疼爱的人。多指极受父母钟爱的儿女。宋辛弃疾《永遇乐.送陈光宗知县》词:“落魄东归,风流赢得,掌上明珠去。”偏正 比
同“探骊珠”。后蜀何光远《鉴诫录.四公会》:“白公览诗曰:‘四人探骊,吾子先获其珠,所余鳞甲何用?’三公于是罢唱。”【词语探骊】 汉语大词典:探骊
《史记.邹阳传》:“今人主沈于谄谀之辞,牵于帷裳之制,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皁,此鲍焦所以忿于世而不留富贵之乐也。”齐人邹阳,以才被谗下狱,阳乃上书梁孝王说:“当今皇上喜欢听奉承赞扬的话,喜爱穿着打扮,把
同“晏子裘”。清毛奇龄《许使君诗》:“廉辞原宪粟,俭着晏婴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