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见:养军千日,用在一朝【词语养兵千日,用兵一时】 成语:养兵千日,用兵一时汉语大词典:养兵千日,用兵一时
《文选.屈原〈卜居〉》:“世溷浊而不清,蝉翼为重,千钧为轻;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;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”李周瀚注:“瓦釜,喻庸下之人;雷鸣者,惊众也。”后因以“瓦釜雷鸣”形容小人骄横得意。郭沫若《沸羹集
《后汉书.许劭传》:“许劭字子将,汝南平舆人也。少峻名节,好人伦,多所赏识。”“劭与(从兄)靖俱有高名,好共核论乡党人物,每月辄更其品题,故汝南俗有‘月旦评’焉。”“兄虔亦知名,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
见“池鱼之殃”。【词语池鱼遭殃】 成语:池鱼遭殃汉语大词典:池鱼遭殃
唐代宫门夜漏尽,击漏鼓而开。故称官员上班为“听鼓”。唐代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“嗟余听鼓应官去,走马兰台类转蓬。”旧亦称官吏候补赴缺为“听鼓”。【词语听鼓】 汉语大词典:听鼓
源见“桓公柳”。借指当年所植,现已长大的柳树。唐徐凝《浙东故孟尚书种柳》诗:“不似当时大司马,重来得见汉南春。”
同“泛宅浮家”。元倪瓒《与伯雨登溪山胜概楼》诗:“若士振衣千仞表,何人泛宅五湖间。”
同“乘风破浪”。唐张九龄《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》诗:“乘槎自有适,非欲破长风。”
应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。 表示言论要看时机和场合。 劝人不要随便讲话。语出《论语.宪问》:“夫子时然后言,人不厌其言。”汉.桓宽《盐铁论.褒贤》:“故君子时然后言,义然后取,不以道得之,不居也。”北
《三国志.魏书.贾诩传》南朝.宋.裴松之注引《荀勗别传》曰:“晋司徒阙,武帝问其人於勗。答曰:‘三公具瞻所归,不可用非其人。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,孙权笑之。’”晋武帝问荀勗,用谁任司徒合适?荀勗回答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