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改步改玉

改步改玉

左传.定公五年》:“六月,季平子行东野。还,未至,丙申,卒于房。阳虎将以玙与璠敛,仲梁怀弗与,曰:‘改步改玉。’”

中国古代祭祀悼亡时,祭者与尸体之间的距离有严格的规定,君近,大夫次之,士最远。尸身入敛时,要放上玉石作为随葬品。此即所谓“步”、“玉”。鲁国昭公出走后,季平子曾代行君事,能佩玙、璠祭祀。鲁定公立为国君后,季平子恢复臣位,故死后便不应行君步,也不应以玙、璠做随葬品。“改步改玉”后来常比喻随情况的不同而改变做法。

南史.高帝纪》:“策曰:朕闻畴庸表德,前王盛典,崇树侯伯,有国攸同。所以文命成功,玄圭显锡,姬旦宣哲,曲阜启藩。或改玉以弘风,或胙土以宣化,礼绝常班,宠冠群辟。”


并列 步,步履。玉,指佩玉。随步履快慢的改变而改变玉饰。封建制度时指死者的身份若有改变,其葬礼也应变更。原指改变步履,更改佩玉,使符合臣制。后指改变制度或改朝换代。《左传·定公五年》:“季平子行东野,还,未至。丙申,卒于房。阳虎将以玙璠敛。仲梁怀弗与,曰:‘~’。”杜预注:“昭公之出,季孙行君事,佩玙璠祭宗庙。今定公位,复臣位,改君步,则亦当去玙璠。”△用于变更。也作“改玉改步”、“改玉改行”。


【词语改步改玉】  成语:改步改玉汉语词典:改步改玉

猜你喜欢

  • 雷氏剑

    同“雷公剑”。唐 谷神子《博异志.韦思恭》:“昔葛陂之竹,渔父之梭,雷氏之剑,尚皆为龙,安知此名山大镇,岂非龙潜其身也。”【词语雷氏剑】   汉语大词典:雷氏剑

  • 乌头白,马生角

    《史记.刺客列传》太史公曰:“世言荆轲,其称太子丹之命,‘天雨粟,马生角’也,太过。”唐.司马贞“索隐”引《燕丹子》曰:“丹求归,秦王曰‘乌头白,马生角,乃许耳’。丹乃仰天叹,乌头即白,马亦生角。”此

  • 阳台

    源见“巫山云雨”。指男女欢会之所。唐李白《寄远》诗之四:“相思不惜梦,日夜向阳台。”宋无名氏《卜算子.姓彭》词:“结裹风流倬底郎,直入阳台去。”【词语阳台】   汉语大词典:阳台

  • 粉妆玉琢

    形容白晳可爱,有如白粉装饰的,白玉雕琢的。多用以形容雪景,也形容小孩生得白净。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,乖觉可喜。”并列 像用白粉装裹,用玉雕琢。形容质地细腻白净美丽。《花月痕》

  • 座中铭

    同“座右铭”。宋周必大《跋盛子谦座中铭》:“盛子手书座中铭总二百二十字,皆盛德事也,以此训于后人。”【词语座中铭】   汉语大词典:座中铭

  • 谢安折屐

    源见“喜折屐”。指狂喜失态。清黄宗羲《明儒学案.河东学案下.吕泾野先生语录》:“如谢安折屐,岂能强制得住?”

  • 徐孺榻

    同“徐稚榻”。唐杜甫《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》诗:“还将徐孺榻,处处待高人。”宋苏辙《滕王阁》诗:“使君东鲁儒,府有徐孺榻。”

  • 平康

    唐孙棨《北里志.海论三曲中事》:“平康入北门,东回三曲,即诸妓所居。”五代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:“长安有平康坊,妓女所居之地。京都侠少萃集于此,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,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。

  • 汤去三面

    源见“网开三面”。泛言普施仁德。《后汉书.王畅传》:“汤去三面,八方归仁。”主谓 泛指广施仁义道德。语本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汤出,见野张网四面,祝曰:‘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。’汤曰:‘嘻,尽之矣!’乃去

  • 儿童不识字,耕稼郑公庄

    南宋.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(卷一):“张芸叟过魏文贞公旧庄,居者犹魏氏也。为赋诗云:‘破屋居人少,柴门春草长。儿童不识字,耕读郑公庄。’”原是说唐代政治家魏征故园破败,后人潦倒,后用以比喻贤人的后代穷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