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文如悬河

文如悬河

源见“口如悬河”。指文字流畅奔放,洋洋洒洒。唐刘肃大唐新语.文章》:“杨盈川之文如悬河注水,酌之不竭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

    汉.司马迁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闻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;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。”后因以“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”用为指愚笨的人经过反复考虑,总会有可取的地方的典故。多用作自己发表意见时的客气话。鲁迅《花边

  • 征贾生

    同“宣室召”。唐李白《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》:“思亲遂行,流涕惜别。今圣朝已舍季布,当征贾生。”

  • 冒大不韪

    同“犯天下之不韪”。《清史稿.礼志二》:“严谕集议,尚未裁决遵行,则后人孰肯冒大不韪?”见“冒天下之大不韪”。《清史稿·礼志二》:“严谕集议,尚未裁决遵行,则后人孰肯~?”【词语冒大不韪】  成语:冒

  • 大中小隐

    王康琚《反招隐》诗:“大隐隐朝市,小隐隐薮泽。”白居易《中隐》诗:“大隐住朝市,小隐入丘樊。樊丘太冷落,朝市太嚣喧,不如作中隐,隐在留司官。似出复似处,非忙亦非闲。唯此中隐士,致身吉且安。”古代文人将

  • 重阳帽

    同“重阳落帽”。宋周紫芝《渔家傲.重九前两日游真如广孝二寺》词:“留取光阴重一笑。须是早,黄花更惜参军帽。”

  • 将欲取之,必固与之

    固:姑且。 将要取得什么,就先给予别人什么。 这是一种欲擒故纵,以退为进的策略。语出《老子》三六章:“将欲取之,必固与之。”(按今本《老子》“取”作“夺”,据《史记.管晏列传》索隐引《老子》校改。

  • 戟指嚼舌

    源见“戟手”。形容愤怒之极。鲁迅《华盖集.‘碰壁’之馀》:“或则戟指嚼舌,喷血而亡。”并列 伸手指人,咬破了舌头。形容十分愤慨。鲁迅《华盖集·“碰壁”之余》:“或则~,喷血而亡。”△用于写人愤怒时的表

  • 泥龟曳尾

    同“泥涂曳尾”。元顾瑛《饯谢子兰分韵得东字》:“寒蝇穴窗死钻纸,泥龟曳尾生脱筒。”

  • 梅题逊

    源见“东阁官梅”。形容梅花茂盛。明袁宏道《舟中看月》诗:“近阁梅题逊,横江鹤姓丁。”

  • 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

    《周易.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”二人同心同德,力量好比锋利的刀剑,可以切断金属。后以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喻指紧密团结,力量无敌。亦单作“二人同心”。汉.王符《潜夫论.明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