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文翁化俗

文翁化俗

汉书.文翁传》载:文翁,汉 庐江 舒人。景帝末,为蜀郡守,“仁爱好教化”,在成都市中起学宫,入学者免除徭役,成绩优者用为郡县吏。每出巡视,率领学宫弟子同行,使传教令。蜀郡因此文风大振,教化大兴。后世用“文翁化俗”称颂地方官吏重视教化,移风易俗。唐杜甫《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》诗:“但见文翁能化俗,焉知李广不封侯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汉书·文翁传》:“文翁,庐江舒人也。少好学,通《春秋》,以郡县吏察举。景帝末,为蜀郡守,仁爱好教化。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,文翁欲诱进之,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,遣诣京师,受业博士,或学律令。……数岁,蜀生皆成就还归,文翁以为右职,用次察举,官有至郡守刺史者。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,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,为除更繇,高者以补郡县吏,次为孝弟力田。常选学官僮子,使在便坐受事。每出行县,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,使传教令,出入闺閤。县邑吏民见而荣之,数年,争欲为学官弟子,富人至出钱以求之。繇是大化,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。”

【今译】 汉代文翁,年轻时勤奋好学,通晓《春秋》,被选拔为郡县官吏。景帝末年出任蜀郡太守,他为政仁爱重视教化,看到蜀地偏远而民风鄙陋,决心加以诱导。他挑选了十几名德才兼备的郡县小吏亲自训戒,又把他们送往京都,随博士受业,或学习法令。几年以后,这些人学成回蜀,文翁对他们分别委以要职,并考察实绩予以荐拔,有的人后来做了郡守、刺史。文翁还在成都修建官学,招收各县人的子弟做学生,学习好的补充郡县官吏,差一些的为孝弟力田。文翁出外视察常挑选学生同行,让他们做随从官吏使之传达命令,出入官府。县里的官吏百姓见了都很羡慕。这样不几年大家都争做官学弟子,富人甚至出钱为子弟求得,从此蜀地风气大变,在京求学的人跟齐鲁等地差不多相等了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颂地方官吏推广教化,治理有方。

【典形】 讲学文翁、文翁化俗、文翁讲肆、文翁教授、文翁儒化、文翁遗训、文翁分符、文翁之堂。

【示例】

〔讲学文翁〕 清·宋琬《送张蔚生明府之任剑州》:“讲学文翁今再睹,勒铭张载有新题。”

〔文翁化俗〕 唐·杜甫《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》:“但见文翁能化俗,焉知李广未封侯。”

〔文翁讲肆〕 唐·卢照邻《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》:“文翁讲肆之堂,英灵雾集。”

〔文翁教授〕 唐·王维《送梓州李使君》:“文翁翻教授,不敢倚前贤。”

〔文翁儒化〕 唐·杜甫《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》:“诸葛蜀人爱,文翁儒化成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仲子灌园

    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“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?居於陵,三日不食,耳无闻,目无见也。井上有李,螬食实者过半矣,匍匐往将食之,三咽,然后耳有闻,目有见。”又:“仲子,齐之世家也;兄戴,盖禄万钟;以兄之禄为不义

  • 恩同再生

    见“再造之恩”。刘流《烈火金刚》17回:“他不愿意离开他这个~的母亲。”【词语恩同再生】  成语:恩同再生汉语大词典:恩同再生

  • 玉女披衣

    南朝梁任昉《述异记》:“梁乡西津有玉女冈。天当雨,辄先涌五色气于石间。俗谓玉女披衣。”又据宋乐史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玉女峰,《舆地记》云:‘岗,天将雨,石间即涌出五色云气。百姓咸云:玉女披衣。’”玉女峰

  • 诲尔谆谆,听我藐藐

    《诗经.大雅.抑》:“诲尔谆谆,听我藐藐。”谆谆:教诲不倦的样子。藐藐:疏远的样子。讲的人不知疲倦,听的人若无其事。形容不注重效果,徒费唇舌。宋.陆游《跋柳氏训序》:“方玭之为是书也,璨已长矣,诗曰:

  • 黄须儿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任城威王彰传》:“任城威王彰,字子交。少善射御,膂力过人,手格猛兽,不避险阻……二十三年,代郡鸟丸反,以彰为北中郎将,行骁骑将军……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,见彰力战,所向皆破

  • 言告言归

    言:文言助词,无义。告:告诉公婆和丈夫。归:回父母家。 意谓告辞公婆回娘家探亲。 旧指妇女归宁。语出《诗.周南.葛覃》:“言告师氏,言告言归。”唐.张九龄《敕皇太子纳妃》:“皇太子鸿,储副是属,仁

  • 山矾

    宋黄庭坚《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》:“含香体素欲倾城,山矾是弟梅是兄。”山矾本无名野花,黄庭坚为之命名并咏之,后因以“山矾”代指弟弟。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三〇七:“黄梅淡冶山矾靓,犹及

  • 霸陵折柳

    霸陵: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,其附近有霸桥,《三辅黄图》卷六记载:“汉人送客至此桥,折柳赠别。”后遂以“霸陵折柳”为送客作别之辞。唐代李白《忆秦娥》词:“箫声咽,秦娥梦断秦楼月。秦楼月,年年柳色,霸陵伤别

  • 远瓜李

    源见“瓜田李下”。谓远避嫌疑。瓜李,瓜田李下。唐白居易《杂感》诗:“嫌疑远瓜李,言动慎毫芒。”

  • 缯贩之士

    《史记.樊郦滕灌列传》载:汉初,灌婴本是睢阳一个贩卖丝绸(缯)的普通人,后佐刘邦定天下,有功,封颍阴侯,成为朝廷大臣。后因以“缯贩之士”为有才能而出身低微者之典。南朝 梁江淹《为萧重让扬州表》:“缯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