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明察秋毫

明察秋毫

秋毫,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。谓目光敏锐,观察细致,连最微小的东西也能看到。后常用以形容人能洞察事理。孟子在劝告齐宣王推行仁政时举例说,如果有人禀告大王,他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,却拿不起一根羽毛;他的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,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。那么您会同意这种说法吗?通过这个例子,他揭示了当时诸侯不是不能实行仁政,而是不愿实行仁政。

【出典】:

孟子·梁惠王》上:“(孟子)曰:‘有复于王者曰:‘吾力足以举百钧,而不足以举一羽;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足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’”

【例句】:

艺文类聚》17《慎子》:“离朱之明,察毫末于百步之外。” 战国·商鞅《商君书·弱民》:“今离娄见秋毫之末,不能明目易人。”


述宾 明,清楚,敏锐。秋毫,比喻极微小的事物。比喻能目光锐利、能洞察一切事物。语本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”朱苏进、胡建新《康熙帝国》:“好在皇上圣明,~。”△褒义。用于形容对人或事物观察的认识。→一叶知秋 洞若观火 洞察一切 明辨是非 ↔混淆黑白 泾渭不分熟视无睹


【词语明察秋毫】  成语:明察秋毫汉语词典:明察秋毫

猜你喜欢

  • 隔墙须有耳,窗外岂无人

    元明时熟语。意谓再机密的事,也有泄漏的可能。 表示消息封锁不住。语出元.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二折:“隔墙须有耳,窗外岂无人。这小贱人无礼,瞒着老夫,引着梅香去书房中看梁鸿去了,兀的不气杀老夫也!”元.

  • 绿林豪客

    源见“绿林”。指绿林中本领出众的人物。唐李涉《井栏砂宿遇夜客》诗:“暮雨潇潇江上村,绿林豪客夜知闻。”见“绿林好汉”。清·郑燮《题画竹六十九则》:“细雨微风江上村,~暮敲门。”【词语绿林豪客】  成语

  • 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

    《荀子.王制》:“庶人安政,然后君子安位。传曰:‘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’此之谓也。”后因以“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”比喻民可拥护君主,也能推翻君主。见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。《荀

  • 支道林

    同“支遁”。唐柳宗元《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》之一:“他时若写兰亭会,莫画高僧支道林。”

  • 左持蟹,右持杯

    源见“持螯把酒”。形容纵酒自得。宋辛弃疾《水调歌头.再用韵答李子永提干》词:“断吾生,左持蟹,右持杯。买山自种云树,山下斸烟莱。”

  • 牛刀小邑

    同“牛刀百里”。清钱谦益《丙申春就医秦淮寓丁家水阁》诗之九:“牛刀小邑亦长编,朱墨纷披意惘然。”

  • 祸水灭火

    旧题汉.伶玄《飞燕外传》:“汉赵飞燕有妹合德,美容貌,成帝(西汉成帝刘骜)召入宫,有宣帝(西汉宣帝刘询)时披香博士(官名)淖方成,在帝后唾曰:‘此祸水也,灭火(据五行家说,汉以火德而王,灭火即指灭汉)

  • 渊明松菊

    源见“陶潜三径”。指隐居家园。宋 陈德武《惜馀春慢.忆海棠》词:“待移根,与赋归来,敢比渊明松菊。”

  • 师出无名

    源见“师出有名”。又《汉书.高帝纪上》:“兵出无名,事故不成。”谓出兵无正当理由。南朝 陈徐陵《为陈武皇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》:“辱告承上党殿下及匹娄领军应来江右,师出无名,此是何义?”主谓 师,

  • 赤壁定乾坤

    《三国志.蜀书.诸葛亮传》:“先主(刘备)至於夏口,亮曰:‘事急矣,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。’……权大悦,即遣周瑜、程普、鲁肃等水军三万,随亮诣先主,并力拒曹公。曹公败於赤壁,引军归邺。”三国时孙权刘备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