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明目张胆

明目张胆

明目:睁亮眼睛。张胆:放开胆子。原形容有胆识,敢做敢为。后来词义转变,形容公开地,毫无顾忌地做坏事。王敦(266-324年),字处仲,琅邪临沂(今山东临沂)人,王导从父兄,出身士族。西晋末年,助琅邪王司马睿移镇建康(今江苏南京市),任扬州刺史。西晋灭亡,和王导共拥护司马睿建东晋政权,升大将军,领荆州刺史,手握重兵,意欲挟制朝廷。晋元帝司马睿永昌元年(322年)王敦起兵攻入建康,入朝自为丞相。后退屯武昌,遥制朝廷。元帝死,明帝司马绍继位,趁其病危,于太宁二年(324年)下诏讨伐王敦。王敦再起兵攻建康,中途病死。当时王敦病危,派其兄王含领兵再度攻晋。朝廷派司徒王导等人讨伐王敦。王导给王含写信劝说他们归顺朝廷,信中说:“我们户虽小但受国厚恩,兄弟也都居显位,恩宠显赫。现在我睁大眼睛、放开胆子当上六军的统帅,宁愿为国尽忠而死,也不想苟且偷生啊。而你们功勋未就却成逆臣,辜负先人遗志,死时有何面目见祖先、先帝。”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卷98《王敦传》2564页:“导门户小大受国厚恩,兄弟显宠,可谓隆矣。导虽不武,情在宁国。今日之事,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,宁忠臣而死,不无赖而生矣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85回:“大丈夫既与同心之友谈天下政事,若不明目张胆倾吐一番,又何取其能担当天下事,为识时务之俊杰哉?”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31回:“后来以强凌弱,以众暴寡,明目张胆的把活人杀死。”


并列 张胆,放开胆量。原指有胆略,敢作为。《晋书·王敦传》:“今日之事,~,为六军之首,宁忠臣而死,不无赖而生。”后多用来形容公然放胆作恶,无所顾忌。华夏《颠倒》:“李清既然敢这么~地整他,也就根本没有把他的反抗放在眼里。”张洁《方舟》:“不怕吃多了撑死,有这么~进行敲诈勒索的吗?”△贬义。用于人的行为方面。→肆意横行 明火执仗 肆无忌惮目无法纪 ↔偷鸡摸狗 偷猫盗狗


【词语明目张胆】  成语:明目张胆汉语词典:明目张胆

猜你喜欢

  • 屠羊肆

    源见“屠羊自足”。借指卑贱之业。宋陆游《梦笔驿》诗:“可怜钓鳌客,终返屠羊肆。”

  • 三寸不烂之舌

    参见:三寸之舌见“三寸之舌”。《三国演义》45回:“亮(诸葛亮)借一帆风,直至江东,凭~,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。”【词语三寸不烂之舌】  成语:三寸不烂之舌汉语大词典:三寸不烂之舌

  • 玩岁愒时

    同“玩愒”。元揭傒斯《刘福墓志铭》:“愚卤鄙陋者,或媮慢优游得以玩岁愒时,此刘孟介至于呕血而死也。”见“玩岁愒日”。元·揭傒斯《刘福墓志铭》:“愚卤鄙陋者,或媮慢忧游得以~,此刘孟介至于呕血而死也。”

  • 文人相轻,自古而然

    轻:轻视。 文人互相轻视,从古以来如此。语出三国.魏文帝《典论.论文》:“文人相轻,自古而然。”元.刘壎《隐居通议.诗歌一》:“夫文人相轻,从古而然,而一时巨擘,皆左袒敛衽。”清.胡文焕《历代诗话考

  • 屡遭刖

    同“抱璧双刖”。唐曹邺《下第寄知己》诗:“所痛无罪者,明时屡遭刖。”

  • 郇国厨

    同“郇公厨”。清俞樾《驻云飞》曲:“甘脆肥酿,郇国厨中品最丰。”【词语郇国厨】   汉语大词典:郇国厨

  • 织妇

    同“织女”。三国 魏曹植《杂诗》之三:“西北有织妇,绮缟何缤纷。”黄节注:“西北织妇,盖喻织女星也……是西北者,织女星所在之方也。”【词语织妇】   汉语大词典:织妇

  • 陇头音信

    源见“陆凯传情”。指寄往或来自远方亲友的书信。元本高明《琵琶记.伯喈行路》:“叹路途千里,日日思亲。青梅如豆,难寄陇头音信。”偏正 陇头,陇山,即今六盘山南段,借指边关。唐·韩鄂《岁华纪丽》载,南朝宋

  • 多乎哉,不多也

    多:指多能,犹言技艺全面。 原意是说君子人能干各种技艺吗?不会的。语出《论语.子罕》:“子闻之,曰:‘太宰知我乎?吾少也贱,故多能鄙事。君子多乎哉?不多也。’”后“多”由“多能”之“多”演变为一般数

  • 载肴从学

    同“载酒问奇字”。宋陈与义《次韵家叔》诗:“闭户读书真得计,载肴从学岂无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