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曾母投杼

曾母投杼

杼(zhù注):织布机上来回穿织的线梭子。此典指曾参母亲听到多次流言,也扔掉织布线梭子而逃避。后以此典比喻人言可畏。曾参(前505年——前436年),又称曾子,字子舆。鲁国南武城(今山东费县)人。孔子学生,春秋末儒者。以孝著称。提出“吾日三省吾身”之修养方法。认为“忠恕”是孔子“一以贯之”思想。相传《大学》是他撰著,后被儒家尊为“宗圣”。从前曾参住在费城,鲁国有个与曾参同姓名之人杀了人,别人告诉曾参母亲说:“曾参杀死人。”他母亲正在织布,神色镇定自如;过一会,另一个人又来告诉她说:“曾参杀死人。”他母亲还是织布,神色还能镇定;过一会,又有一个告诉她说:“曾参杀死人。”他母亲丢下织布之线梭子,走下织布机,越墙逃跑了。凭着曾参之贤德和他母亲对他的信任,有三个人怀疑他而传来流言,他母亲也就当真害怕曾参杀死人。此典又作“谗言三至”、“谗言三及”、“慈母疑”、“曾参杀人”、“曾家机”、“投杼”、“三言移曾母”、“曾参错见”、“投梭贤母误”、“投杼母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71《樗里子甘茂列传》2311页:“昔曾参之处费,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,人告其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织自若(原来样子,临事镇定)也。顷之(片刻),一人又告之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尚织自若也。顷又一人告之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投杼下机,逾(越过)墙而走。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,三人疑之,其母惧焉。”

【例句】:

三国魏·曹植《当墙欲高行》:“众口可以铄金,谗言三至,慈母不亲。” 唐·李白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》:“曾参岂是杀人者,谗言三及慈母惊。” 唐·李端《杂歌》:“伯奇掇蜂贤父逐,曾参杀人慈母疑。” 唐·韩愈《释言》:“市有虎,而曾参杀人,谗者之效也。” 唐·白居易《思子台有感》:“曾家机上闻投杼,尹氏园中见掇蜂。” 宋·徐铉《大宋左千牛卫上将军陇西公墓志铭》:“投杼致慈亲之惑,乞火无里妇之辞。” 宋·陈师道《谢傅监》:“三言移曾母,投杼公何如。” 元·白朴《墙头马上》:“赤紧的陶母熬煎,曾参错见,太公跋扈。” 明·徐渭《予寓圃亦产双瓜》:“投梭贤母误,避杖走儿狷。” 清·唐孙华《年家子杨位凝家贫出游不遂》:“尚闻投杼母,岂有下机妻。”


主谓 比喻流言可畏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权传》:“朕以不明,虽有~之疑,犹冀言者不信,以为国福。”△多用于流言传播方面。


【典源】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昔者曾子处费 (bi),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,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曾子之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有顷焉,人又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尚织自若也。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惧,投杼 (zhu) 逾墙而走。夫以曾参之贤,与母之信也,而三人疑之,则慈母不能信也。” 《新序·杂事》亦载,费人作“郑人”。《史记·樗里子甘茂列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春秋时曾参 (字子舆) 住在费邑,费邑人中有与曾参同名同族的人杀了人,有人跑去告诉曾参母亲:“曾参杀了人。”曾母说:“我儿子不会杀人。”照旧织布。过了一会儿,又有人来告诉:“曾参杀了人。”曾母仍勉强织布。又过了一会儿,又有人来告诉她:“曾参杀了人。”曾母害怕,扔下织布梭子爬墙逃走。以曾参这样的贤人,与曾母这样了解儿子的人,有三个人来传告流言,就连慈母也不能不相信了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流言可畏。

【典形】 谗言三及、谗言三至、慈母疑,三言疑曾母、投梭贤母误、投杼、投杼母、曾家机、曾参错见、曾参杀人、投杼惑慈亲、曾参不杀人。

【示例】

〔谗言三及〕 唐·李白 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》:“曾参岂是杀人者,谗言三及慈母惊。”

〔谗言三至〕 三国·曹植《当墙欲高行》:“众口可以铄金,谗言三至,慈母不亲。”

〔慈母疑〕 唐·李端《杂歌》:“伯奇掇蜂贤父逐,曾参杀人慈母疑。”

〔三言疑曾母〕 宋·陈师道《谢傅监》:“三言移曾母,投杼公何如。”

〔投梭贤母误〕 明·徐渭《予寓圃亦产双瓜》:“投梭贤母误,避杖走儿獧。”

〔投杼〕 宋·徐铉《大宋左千牛卫上将军陇西公墓志铭》:“投杼致慈亲之惑,乞火无里妇之辞。”

〔投杼母〕 清·唐孙华《年家子杨位凝家贫出游不遂》:“尚闻投杼母,岂有下机妻。”

〔曾家机〕 唐·白居易《思子台有感》:“曾家机上闻投杼,尹氏园中见掇蜂。”

〔曾参错见〕 元·白朴《墙头马上》:“赤紧的陶母熬煎,曾参错见,太公跋扈。”

〔曾参杀人〕 唐·韩愈《释言》:“市有虎,而曾参杀人,谗者之效也。”


【词语曾母投杼】  成语:曾母投杼汉语词典:曾母投杼

猜你喜欢

  • 何怙

    源见“怙恃”。借指丧父。宋范仲淹《求追赠考妣状》:“窃念臣襁褓之中,已丁何怙,鞠养在母,慈爱过人。”【词语何怙】   汉语大词典:何怙

  • 杀人者死,伤人者刑

    《吕氏春秋.去私》(卷一):“墨者有钜子腹䵍居秦,其子杀人。秦惠王曰:‘先生之年长矣,非有他子也,寡人已令吏弗诛矣。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。’腹䵍对曰:‘墨者之法曰:杀人者死,伤人者刑。此所以禁杀伤人也。

  • 古隧见母

    《左传.隐公元年》:“(郑庄公)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,曰:‘不及黄泉,无相见也。’既而悔之。颍考叔为颍谷封人,闻之有献于公,公赐之食,食舍肉。公问之,对曰:‘小人有母,皆尝小人之食矣,未尝君之羹,请以遗

  • 骢马郎

    同“骢马使”。唐岑参《送裴侍御赴岁入京》诗:“羡他骢马郎,元日谒明光。”【词语骢马郎】   汉语大词典:骢马郎

  • 京洛土

    同“京洛尘”。清黄景仁《金缕曲》:“抵死不沾京洛土,算从头,作计输公等。”

  • 孔雀屏开

    源见“锦屏射雀”。指择婿待嫁。明朱鼎《玉镜台记.议婚》:“孔雀屏开烛影红,会看佳婿近乘龙。”【词语孔雀屏开】   汉语大词典:孔雀屏开

  • 纶册

    源见“纶綍”。指皇帝的册命。南朝 梁江淹《为萧重让扬州表》:“复降纶册,徽采兼明,影迹交战,水烟相薄。”【词语纶册】   汉语大词典:纶册

  • 威而不猛

    威严而不凶猛。 形容人态度温和而又严厉。语出《论语.述而》:“子温而厉,威而不猛,恭而安。”同书《尧曰》:“子曰:‘君子惠而不费,劳而不怨,欲而不贪,泰而不骄,威而不猛。’”宋.徐铉《武成王庙碑》:

  • 目送飞鸿

    源见“手挥目送”。形容怡然自得。宋王之道《凤箫吟.和彦时兄重九》词:“相逢。行藏休借问,且徘徊、目送飞鸿。”清龚自珍《点绛唇》词:“目送飞鸿,影入长天灭。”

  • 哀感中年

    源见“东山丝竹”。指人至中年后常为事而感伤。清 丘逢甲《东山感春诗》之六:“神丹浪说解还童,哀感中年遇谢公。”【典源】《世说新语· 言语》:“谢太傅(安) 语王右军 (羲之) 曰:‘中年伤于哀乐,与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