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杀风景

杀风景

唐.李商隐《杂纂》卷上记载:“花间喝道,看花泪下,苔上铺席,斫却垂杨,花下暴裩,游春重载,石筍系马,月下把火,妓筵说俗事,果园种菜,背山起楼,花架下养鸡鸭,对花啜茶,煮鹤烧琴”为“杀风景之事”。原指有损美景,败人雅兴之举。后泛指一些令人扫兴、不悦的遭遇。鲁迅《花边文学.安贫乐道法》:“这也是一张少见的富有诗趣的药方,不过也有煞风景在后面。”


述宾 破坏美好景物。比喻败坏兴致。唐·李商隐《杂纂》卷上记载:“花间喝道,看花泪下,苔上铺席,斫却垂杨,花下晒裈,游春重载,石笋系马,月下把火,妓筵说俗事,果园种菜,背山起楼,花架下养鸡鸭为‘杀风景之事’”。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二》:“赏花韵事步月雅人,奈何与小人较量,致~?”△贬义。用于在兴高采烈场合,发生伤损美景事,使人扫兴。→大杀风景大煞风景 ↔兴致勃勃。 也作“煞风景”。


风景就是风光、景色。“杀风景”是什么意思呢? 风景能 “杀”吗?

“杀”,在这里指的是灭杀、毁损之意。风景被灭杀、毁坏了,人也就感觉了无生趣了。因此,“杀风景”就是毁损景物、败人兴致的意思。

那么,哪些情形谓之 “杀风景”呢?

唐·李商隐 《杂纂》卷上有详细记载,大凡清泉濯足、花上晒裈、背山起楼、焚琴煮鹤、对花啜茶、松下喝道、斫却垂柳、月下把火,等等,都称之为 “杀风景”。总之,凡与当时场景不协调者,大约皆可算作 “杀风景”之事。比如,鲁迅 《书信集·致山本初枝》中写道: “龙华的桃花虽已开,但警备司令部占据了那里,大杀风景,游人似乎也少了。”

宋·蔡绦 ( tāo) 《西清诗话》记载说: “晏元献……有 ‘未向人间杀风景’句。”自此 “杀风景”之语颇著于世。


【词语杀风景】  成语:杀风景汉语词典:杀风景

猜你喜欢

  • 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

    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就担忧,在天下人安乐之后才安乐。 表示对国家忧患、人民疾苦的关心。 常用以形容伟大政治家的抱负和胸怀。语出宋.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是进亦忧,退亦忧,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‘先天

  • 哀感中年

    源见“东山丝竹”。指人至中年后常为事而感伤。清 丘逢甲《东山感春诗》之六:“神丹浪说解还童,哀感中年遇谢公。”【典源】《世说新语· 言语》:“谢太傅(安) 语王右军 (羲之) 曰:‘中年伤于哀乐,与亲

  • 巴曲

    同“巴人下里”。唐刘长卿《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》诗:“《巴曲》谁堪听,秦台自有情。”唐杨巨源《早朝》诗:“圣道逍遥更何事,愿将《巴曲》赞康哉。”【词语巴曲】   汉语大

  • 置驿

    源见“郑驿留宾”。谓设置款待友朋之所。唐杜甫《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》诗:“置驿常如此,登龙盖有焉。”【词语置驿】   汉语大词典:置驿

  • 孔堂

    源见“入室升堂”。喻学问道德的高深境界。晋陆云《与陆典书书》:“言偃昭烈于孔堂,员武迈功于诸侯。”【词语孔堂】   汉语大词典:孔堂

  • 萧何作法

    指汉高祖丞相萧何制定九章法律。《汉书.刑法志》:“汉兴,高祖初入关,约法三章曰:‘杀人者死,伤人及盗抵罪。’蠲削烦苛,兆民大悦。其后四夷未附,兵革未息,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,于是相国萧何捃摭秦法,取其宜

  • 聊以解嘲

    宋.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.五柳先生》:“杜子美诗:‘陶潜避俗翁,未必能达道。观其著诗篇,颇亦恨枯槁。达生岂是足,默识盖不早。生子贤与愚,何其挂怀抱。’子美困顿于山川,盖为不知者诟病,以为拙于生事,又

  • 河朔馀酲

    同“河朔饮”。宋毛滂《满庭芳.夏曲》词:“槽下真珠溜溜,龙团破,河朔馀酲。”

  • 女大十八变

    宋.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十二《幽州潭空和尚》:“有尼欲开堂说法,师曰:‘尼女家不用开堂。’尼曰:‘龙女八岁成佛,又作么生?’师曰:‘龙女有十八变,汝与老僧试一变看!’”“女大十八变”原指龙女神通变化,

  • 北巷心

    源见“未能免俗”。指富贵心愿。唐孙定《寄孙储》诗:“一枝犹挂东堂梦,千里空悬北巷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