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死灰复燃

死灰复燃

指韩安国对监狱官吏说:烧完之死灰难道不再燃烧起来吗?后以此典比喻人失势后又重新得志复位。韩安国(?——前127年),字长孺。汉诸侯王梁国成安(今河南临汝)人。初为梁孝王(刘武,汉文帝刘桓之子,汉封诸侯王,王梁国)中大夫(掌议论),吴、楚等七国之乱时,韩安国抵御吴军,由此显名。 以后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,蒙县(今河南商丘市北)监狱官吏田甲侮辱韩安国。韩安国说:“烧完之死灰难道不再燃烧起来吗?”田甲说:“燃烧起来就撒泡尿浇灭它。”不久,梁国出缺内史(治理京城及附近地区。职当郡守),朝廷派使者拜韩安国为梁国内史,把他从囚徒中再起为二千石俸禄之官员。狱吏田甲害怕得罪而逃跑。韩安国说:“田甲如不回来复就狱吏官职,我就要灭掉你的全家族。”田甲便脱衣露体前去认错。韩安国笑着说:“你可以撒尿啦!你们这些势利人还值得计较吗?”终于友善地对待他。此典又作“寒灰”、“死灰相惧”、“长孺然灰”、“汉圄寒灰”、“灰死韩安国”、“不然灰”、“未燃灰”、“寒灰见溺”、“溺死灰”、“复燃灰”、“内史之灰”、“然灰被溺”、“待溺余”、“灰然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08《韩长孺列传》2859页:“其后安国坐法抵罪,蒙狱吏田甲辱安国。安国曰:‘死灰独不复然(“燃”本字)乎?’田甲曰:‘然即溺(niào尿,通“尿”。动词)之。’居无何(无几何时;不久),梁内史缺,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,起徒(服劳役之犯人)中为二千石,田甲亡走。安国曰:‘甲不就官,我灭而(你)宗。’甲因肉袒(脱上衣,露肢体,表示请罪)谢。安国笑曰:‘可溺矣!公等足与治(较量)乎?’卒善遇之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宋·鲍照《赠故人》之一:“寒灰灭更燃,夕华晨更鲜。” 北周·庾信《周柱国尔绵永神道碑》:“民知约法,未肯以狱吏为尊;吏识刑名,无敢以死灰相惧。” 唐·骆宾王《畴昔篇》:“冶长非罪曾缧,长孺然灰也经溺。” 唐·骆宾王《上吏部侍郎帝京篇》:“灰死韩安国,罗伤翟廷尉。” 唐·张说《卢巴驿闻张御史》:“皇恩若可再,为忆不然灰。” 唐·罗隐《孙员外赴阙后》:“宣室夜阑如有问,可能全忘未燃灰。” 宋·黄庭坚《次韵师厚》:“寒灰几见溺,铩翮常思奋。” 宋·陈师道《次韵无咎偶作》之二:“会有哀笼鸟,宁须溺死灰。” 宋·陆游《霜降前四日颇寒》:“盛衰君勿叹,已有复燃灰。” 宋·周必大《岳飞叙复元官制》:“坐急绛侯之系,莫然内史之灰。” 清·顾炎武《赠同系阎君明铎先生》:“一遇韩安国,同悲待溺余。” 清·林则徐《高阳台》:“春雷欺破零丁穴,笑蜃楼气尽,无复灰然。”


主谓 死灰,烧后的灰烬。比喻再次兴起。语本《史记·韩长孺列传》:“安国坐法抵罪,蒙狱吏田甲辱安国。安国曰:‘死灰独不复然乎?’田甲曰:‘然即溺之。’”邓贤《中国知青梦》15章:“一九七九年元月中旬,曾经席卷边疆各农场的知青罢工浪潮再度呈现~趋势。”△多用于描述失势后的再度复兴或已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。→东山再起 卷土重来 ↔一蹶不振 斩草除根。也作“余烬复燃”、“死灰复燎”、“死灰复然”。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韩长孺列传》:“安国坐法抵罪,蒙狱吏田甲辱安国。安国曰:‘死灰独不复然乎?’田甲曰:‘然即溺之。’居无何,梁内史缺,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,起徒中为二千石。田甲亡走。安国曰:‘甲不就官,我灭而宗。’甲因肉袒谢。安国笑曰:‘可溺矣! 公等足与治乎?’卒善遇之。”《汉书·韩安国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汉代韩安国字长孺,在梁孝王处任中大夫,后因事坐法抵罪入狱,蒙县狱吏田甲侮辱他。安国说:“死灰就不会复燃了吗?”田甲说:“如果复燃就用尿浇灭了。”过了一段,梁内史缺人,朝廷又拜安国为梁内史,位为二千石。田甲恐惧逃亡。安国说:“田甲不回来,我灭你的族。”田甲惶恐请罪。安国也宽赦了他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失势后又重新得意复位; 或形容人遭事乱而失势颓唐。

【典形】 不然灰、长孺然灰、待溺余、复燃灰、寒灰见溺、寒灰灭、汉圄寒灰、灰然、灰死韩安国、内史之灰、溺死灰、然灰被溺、死灰相惧、未燃灰、起死灰、田甲当时气、溺复然灰、寒灰复然、沉灰不然、死类余烟、死灰不然、灰土已寒、灰不然。

【示例】

〔不然灰〕 唐·张说《卢巴驿闻张御史》:“皇恩若可再,为忆不然灰。”

〔长孺然灰〕 唐 · 骆宾王 《畴昔篇》:“冶长非罪曾缧絏,长孺然灰也经溺。”

〔待溺余〕 清·顾炎武《赠同系阎君明铎先出》:“一遇韩安国,同悲待溺余。”

〔复燃灰〕 宋·陆游《霜降前四日颇寒》:“盛衰君勿叹,己有复燃灰。”

〔寒灰见溺〕 宋·黄庭坚《次韵师厚》:“寒灰几见溺,铩翮常思奋。”

〔寒灰灭〕 南朝宋·鲍照《赠故人》之一:“寒灰灭更燃,夕华晨更鲜。”

〔汉圄寒灰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兖州张司马启》:“延之顾盼,焰汉圄之寒灰。”

〔灰然〕 清·林则徐《高阳台》:“春雷欻破零丁穴,笑蜃楼气尽,无复灰然。”

〔灰死韩安国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吏部侍郎帝京篇》:“灰死韩安国,罗伤翟廷尉。”

〔内史之灰〕 宋·周必大《岳飞叙复元官制》:“坐急绛侯之系,莫然内史之灰。”

〔溺死灰〕 宋·陈师道《次韵无咎偶作》之二:“会有哀笼鸟,宁须溺死灰。”

〔然灰被溺〕 清·钱谦益《送马巽倩归会稽》:“和药趣来手欲战,然灰被溺目敢瞪。”

〔死灰相惧〕 北周·庾信《周柱国尔绵永神道碑》:“民知约法,未肯以狱吏为尊; 吏识刑名,无敢以死灰相惧。”

〔未燃灰〕 唐·罗隐《孙员外赴阙后》:“宣室夜阑如有问,可能全忘未燃灰。”


【词语死灰复燃】  成语:死灰复燃汉语词典:死灰复燃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袒为刘

    袒(tǎn坦):裸露。此典指太尉(全国军事首脑)周勃在平定诸吕之乱时,命令军中说:“拥护刘氏的露出左臂!”后以此典比喻拥护正统,或偏袒一方。周勃(?——前169年),沛(今江苏沛县)人,年轻时以编织蚕

  • 堕双橘

    源见“陆绩怀橘”。借指孝亲。宋石孝友《念奴娇.上德安王文甫生辰》词:“萱堂争看,彩衣红堕双橘。”

  • 不舞之鹤

    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排调》:“昔羊叔子有鹤善舞,尝向客称之。客试使驱来,氃氋不肯舞。”后因以“不舞之鹤”为名不副实的典故。《聊斋志异.折狱》:“〔费祎祉〕方宰淄时,松裁弱冠,过蒙器许,而驽钝不才

  • 夫唱妇随

    《关尹子.三极》:“天下之理,夫者唱,妇者随。”后以“夫唱妇随”指丈夫说什么,妻子就要附和什么,意谓妻子处处顺从丈夫。元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三折:“秀才,你怎生这般说,岂不闻夫唱妇随也呵。”后亦称夫妻融

  • 九折险

    源见“王尊叱驭”。形容山路的曲折艰险。唐孔德绍《送蔡君知入蜀》诗之二:“灵关 九折险,蜀道二星遥。”

  • 十样宫眉

    宋.叶廷珪《海录碎事》:“唐明皇令画工画《十眉图》,一曰鸳鸯眉,二曰小山眉,三曰五岳眉,四曰三峰眉,五曰垂珠眉,六曰月稜眉,七曰分稍眉,八曰涵烟眉,九曰拂云眉,十曰倒晕眉。”唐玄宗李隆基晚年爱好声色,

  • 人失人得

    同“人亡弓,人得之”。宋苏轼《次韵刘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散流民间刘购得之》:“嗟此本何事,聚散实循环。人失亦人得,要不出区寰。”

  • 楼护智

    《汉书.游侠传.楼护传》:楼护字君卿,齐人。曾任广汉太守,元始中,封息乡侯。“为人短小精辩,论议常依名节,听之者皆竦。与谷永俱为五侯上客,长安号曰‘谷子云笔札,楼君卿唇舌’,言其见信用也。”西汉齐人楼

  • 贲育之不戒,童子之不抗

    见〔孟贲之狐疑,不如童子之必至〕。

  • 封豕

    源见“封豕长蛇”。喻暴虐残害。《文选.扬雄〈长杨赋〉》:“昔有强秦,封豕其士,窫窳其民。”李善注引李奇曰:“以喻秦贪婪,残食其人也。”【词语封豕】   汉语大词典:封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