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毛义捧檄

毛义捧檄

后汉书.刘平王望等传序》:“庐江毛义少节,家贫,以孝行称。南阳人张奉慕其名,往候之。坐定而府檄适至,以义守令,义捧檄而入,喜动颜色。奉者,志尚士也,心贱之,自恨来,固辞而去。及义母死,去官行服……后举贤良,公车征,遂不至。张奉叹曰:‘贤者固不可测。往日之喜,乃为亲屈也。斯盖所谓家贫亲老,不择官而仕者也。’”后因以“毛义捧檄”为孝子因养亲而出仕的典故。清冯桂芬《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》:“毛义捧檄色喜,固以家贫亲老。”


【典源】《东观汉记·毛义》:“庐江毛义,性恭俭谦约,少时家贫,以孝行称。为安阳尉。南阳张奉慕其名,往候之。坐有顷,府檄适至,以义守令。义奉而入白母,喜动颜色。”《后汉书·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》亦载,后有“奉者,志尚士也,心贱之,自恨来,因辞而去。及义母死,去官行服。数辟公府,为县令,进退必以礼。后举贤良,公车征,遂不至。张奉叹曰:‘贤者固不可测。往日之喜,乃为亲屈也。斯盖所谓“家贫亲老,不择官而仕”者也。’”【今译】 后汉庐江人毛义,品行诚敬朴实,谦逊有礼,年轻时家贫,以孝敬母亲闻名,任安阳尉。南阳人张奉仰慕他的名声,去访问他。坐了有一会,府中文书正好下来,任命毛义代理县令。毛义捧着文书去告诉母亲,喜笑颜开。张奉是位操守高洁的士人,很看不起他这样子,觉得自己不该来,马上告辞。毛义母死后,毛义为母守孝。后来几次征召他,他都不去。张奉才明白,感慨说:“贤者真难以捉摸。过去做官那么欢喜,是为了扶养母亲。也就是所谓‘家贫亲老,不择官而仕’啊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示出仕为官。

【典形】 毛生捧檄、毛生檄、毛义檄、捧檄、捧檄南州、捧檄之禄、捧檄之操。

【示例】

〔毛生捧檄〕 明·陈子龙《送家大母还松江》:“方知李令陈情是,深悔毛生捧檄非。”

〔毛生檄〕 元·揭傒斯《送人归豫章》:“手持毛生檄,身着莱公衣。”

〔毛义檄〕 唐·温庭筠《感旧陈情五十韵》:“宦无毛义檄,婚乏阮修钱。”

〔捧檄〕 唐·元稹《追封李逢吉母王氏等》:“贫则有啜菽之欢,仕则有捧檄之庆。”

〔捧檄南州〕 宋·陈师道《送傅子正宣义》:“请缨北阙非无意。捧檄南州且为亲。”


【词语毛义捧檄】   汉语词典:毛义捧檄

猜你喜欢

  • 伯有为厉

    同“伯有被甲”。清黄宗羲《明儒学案.诸儒学案中五》:“若魄虽降,而游魂不散,则为变矣。变则滞而不化,出为妖怪,如伯有为厉是也。”

  • 周太子

    源见“王乔控鹤”。指王子乔。借指得道成仙者。唐司马札《赠王道士》诗:“愿随执金策,往结周太子。”

  • 垓心

    源见“四面楚歌”。垓下腹地,指陷重围危困之地。元尚仲贤《单鞭夺槊》四折:“两员将扑入垓心,不打话来回便战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三回:“郑伯困在垓心,全无怯惧。”【词语垓心】   汉语大词典:垓心

  • 卞璧

    同“卞和玉”。明王思任《醉中啖鲥鱼歌》:“卞璧不作器,在璞空自辉。”

  • 南州冠冕

    《三国志.蜀书.庞统传》:“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,统弱冠往见徽,徽采桑于树上,坐统在树下,共语自昼至夜。徽甚异之,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,由是渐显。”冠冕,本指帽子,这里司马徽因羡慕庞统的才能超群,用

  • 宗资主诺

    源见“啸诺”。指主管官在文件上画诺,表示同意照办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宗资主诺,成瑨坐啸。”

  • 迎门请盗

    《后汉书.赵咨传》:“咨少孤,有孝行……盗尝夜往劫之,咨恐母受惊惧,乃先至门迎盗,因请为设食。”后因以“迎门请盗”比喻至孝。南朝 陈徐陵《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》:“昔人迎门请盗,恒怀废寝之忧;当挽舆

  • 盛气凌人

    形容以骄横的气焰对待他人。公元前266年,赵惠文王死,赵孝成王即位。因为年轻,由其母赵太后主持政事。这时,秦国乘赵国之危,发兵攻赵。赵国被迫向齐国求救。齐国提出,必须以赵太后的幼子长安君作为人质,齐国

  • 郗氏文奴

    《晋书.刘惔传》:“刘惔字真长,沛国相人也。……性简贵,与王羲之雅相友善。郗愔有伧奴善知文章(伧,粗野,鄙俗),羲之爱之,每称奴于恢。惔曰:‘何如方回(郗愔字方回)?’羲之曰:‘小人耳,何比郗公!’惔

  • 师郭隗

    源见“黄金台”。指帝王招揽贤士。清查容《赠别少典》诗:“岂为燕台师郭隗,一时客去感飘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