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

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

人民是国家的根本,根本稳固了,国家才安宁。语出《书.五子之歌》:“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予视天下愚夫愚妇,一能胜予。”《北史.隋本纪下》:“癸丑诏曰:‘民惟国本,本固邦宁。百姓足,孰与不足?今所营构,务从节俭。’”。清.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一七回:“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矧邦畿千里之内,拥黄图而供玉食,惟民是藉。”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一九章:“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要人民安乐,先要让他们衣食无缺。”也单引〔民为邦本〕。唐.李邕《又驳韦巨源谥议》:“人为邦本,财实聚人。夺其财则人心自离,无其人则国本何恃?”(按:“人”当作“民”,唐人避讳改。)宋.苏舜钦《诣匦疏》:“民为邦本,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。”


其他 邦,国家。人民是国家的根本。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。语出《尚书·五子之歌》:“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予视天下,愚夫愚妇,一能胜予。”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19章:“~,要人民安乐,先要让他们衣食无缺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国家政治方面。→民贵君轻 国以民为本。也单作“民为邦本”、“民惟邦本”、“邦以民为本”。


【词语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】  成语: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汉语词典: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玦衣厖

    《左传.闵公二年》载:晋太子领军出征,其父晋侯让他穿“厖衣”,佩带“金玦”。从者狐突对他说:“衣之尨服,远其躬也;佩以金玦,弃其衷也。”怀疑晋侯用衣色、佩带表示与太子不一心,要与太子疏远。后因以“金玦

  • 攀轮

    同“攀车”。王闿运《哀江南赋》:“阳沉掩幕,雨泣攀轮。”【词语攀轮】   汉语大词典:攀轮

  • 明珠怨

    同“薏苡明珠”。清王夫之《杨殿撰慎》诗:“伏波未洗明珠怨,莫诧中朝有建威。”

  • 常仪

    同“常娥”。“仪”与“娥”古同音通用。清秋瑾《忆梦月》词:“多事却笑云痴,不肯现出常仪。”【词语常仪】   汉语大词典:常仪

  • 贲育之不戒,童子之不抗

    见〔孟贲之狐疑,不如童子之必至〕。

  • 银涛白马

    源见“伍胥潮”。借指忠良去世。清 沈道映《舟泊富林谒陈大樽先生墓》诗:“当年碧血青燐散,此地银涛白马寒。”

  • 斧斤以时入山林

    斤:斧的一种。 砍伐树术要有一定的时间。 表示要爱惜物力。语出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“斧斤以时入山林,材木不可胜用也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八:“士不造无用,雕文不粥干市。斧斤以时入山林。”

  • 踞床洗

    《史记.高祖本纪》:“沛公方踞床,使两女子洗足。郦生(郦食其)不拜,长揖,曰:‘足下必欲诛无道秦,不宜踞见长者。’”踞,音jù,臀着地,足前伸的坐姿。古人认为踞而见客是不礼貌的行为。后因以踞床洗,用为

  • 蹴蔬羊

    源见“羊踏菜园”。戏称平日素食,偶食荤腥美食。宋陆游《闭户》诗:“巷僻断非容驷路,肠枯那有蹴蔬羊。”

  • 临海作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十五南朝.宋.谢灵运《登临海峤初发强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》。唐.李善注引《宋书》:“谢灵运既东游还,与族弟惠连、东海何长瑜、颍川荀雍、太山羊璿之文章常会,共为山泽之游,时人谓之‘四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