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汲黯卧治

汲黯卧治

指汲黯(àn岸)为官用清静治理有成效,汉武帝再调任他为官,借重他“卧而治之”。后以此典比喻地方官吏为政清简,地方太平。汲黯(?——前112年),字长孺,濮阳(今河南濮阳西南)人。他生性孤傲,谈吐直率,在汉武帝时任中大夫(郎中令属官,掌议论),常廷争直谏,使汉武帝不快。汲黯外调东海郡(郡治今山东郯城西北)做太守(一郡行政最高长官),他学习黄帝、老子言论,治理官府和民众事务,爱好清静无为,选择郡丞和能干之书史,把郡中事务都委托给他们。汲黯治理郡政,只是掌握与督责检查大纲,不苛求琐碎细节。汲黯经常生病,躺在卧室里面不出门。过了一年多,东海郡大为太平安定。汉武帝派使召汲黯任命为淮阳郡(今河南鹿邑、柘城、扶沟等县)太守。汲黯拜伏在地辞谢不接印,诏书多次强迫给他,然后接受诏命。汉武帝说:“您轻视淮阳郡吗?我日后再将召您回来。现因淮阳郡官吏和百姓不相融洽,我只是借重您的威名德望,请您躺卧着治理好了。”汲黯处理郡政仍然按照过去清静治理之方法,淮阳郡政事清明。此典又作“卧治”、“卧理”、“东南卧理”、“淮南卧理”、“淮阳绩”、“汲黯卧理”、“卧淮阳”、“淮阳卧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20《汲郑列传》3105、3110页:“迁为东海太守,黯学黄老之言,治官理民,好清静,择丞、史而任之。其治,责大指而已,不苛小,黯多病,卧闺阁内不出。岁余,东海大治。”“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。黯伏谢不受印,诏数强予,然后奉诏。”“上曰:‘君薄淮阳邪?吾今召君矣。顾淮阳吏、民不相得,吾徒得君之重,卧而治之。’”“黯居郡如故治,淮阳政清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梁·丘迟《旦发鱼浦潭》:“坐啸昔有委,卧治今可尚。” 唐·骆宾王《上兖州刺史启》:“至如卧理称难,坐啸匪易。披裳问疾,垂爱景以字人。”唐·李颀《奉送漪叔游颍川》:“闻道淮阳守,东南卧理清。” 唐·贾岛《送汲鹏》:“淮南卧理后,复逢君姓汲。” 宋·刘敞《睡起》:“愧无淮阳绩,高卧亦终年。” 宋·苏辙《寄题密州新作》:“谢安未厌频携妓,汲黯犹须卧理民。” 宋·苏辙《次韵张君病起》:“去卧淮阳从病守,功名他日许君期。” 清·唐孙华《送同年郑禹梅出守高州》:“暂烦淮阳卧,还卜颍川相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:“ (汲黯) 迁为东海太守。黯学黄老之言,治官理民,好清静,择丞史而任之。其治,责大指而已,不苛小。黯多病,卧闺阁内不出。岁余,东海大治。”“上以为淮阳,楚地之郊,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。黯伏谢不受印,诏数强予,然后奉诏。……上曰:‘君薄淮阳邪? 吾今召君矣。顾淮阳吏民不相得,吾徒得君之重,卧而治之。’……黯居郡如故治,淮阳政清。”《汉书·汲黯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汲黯字长孺,汉武帝时为东海太守,他治政主张清静无为,把握大的要旨,而不苛求小节,自己卧病在室内不出,东海大治。后淮阳一带民私铸钱,又特意起用他为淮阳太守,汲黯辞以多病,武帝说:“你不愿去淮阳吗?我特意召你去,淮阳官吏与百姓有矛盾,我是借重你的威望,你只要在那养病就可以治理的。”汲黯至郡仍像在东海一样治理,淮阳政事也清明了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扬地方官吏为政清简,地方太平。

【典形】 东南卧理、淮南卧理、淮阳绩、淮阳卧、汲黯卧理、卧淮阳、卧理、卧治、汲黯简靖、淮阳效理、淮阳高卧、淮阳多病、薄淮阳。

【示例】

〔东南卧理〕 唐·李颀《奉送漪叔游颍川》:“闻道淮阳守,东南卧理清。”

〔淮南卧理〕 唐·贾岛 《送汲鹏》:“淮南卧理后,复逢君姓汲。”

〔淮阳绩〕 宋·刘敞《睡起》:“愧无淮阳绩,高卧亦终年。”

〔淮阳卧〕 清·唐孙华《送同年郑禹梅出守高州》:“暂烦淮阳卧,还卜颍川相。”

〔汲黯卧理〕 宋:苏辙《寄题密州新作》:“谢安未厌频携妓,汲黯犹须卧理民。”

〔卧淮阳〕 宋·苏辙《次韵张君病起》:“去卧淮阳从病守,功名他日许君期。”

〔卧理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兖州刺史启》:“至如卧理称难,坐啸匪易。披裳问疾,垂爱景以字人。”

〔卧治〕 南朝梁·丘迟《旦发鱼浦潭》:“坐啸昔有委,卧治今可尚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辙鲋涸

    源见“涸辙之鲋”。比喻身处危境,十分痛苦。清赵执信《纪旱》诗:“身为辙鲋涸,心与藩羊触。”

  • 野水无人渡

    野:郊野。 郊野的河边,无人摆渡。语出宋.寇准《春日登楼怀归》:“野水无人渡,孤舟尽日横。”元.郑廷玉《楚昭公》三折:“眼前面翻滚滚野水无人渡,不得已央及你个渔父。”

  • 朝扣富儿门,暮随肥马尘

    扣:敲击。肥马:指达官贵人所骑的肥壮之马。 早晨去拜谒权贵,轻扣朱门,傍晚又追随马后,满身灰尘。 形容依附权贵的窘迫情况。语出唐.杜甫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:“朝扣富儿门,暮随肥马尘。残杯与冷炙

  • 鸿消鲤息

    源见“雁足书”、“鱼传尺素”。谓断绝音信。亦指死。清 陈裴之《香畹楼忆语》:“余方凄感欲绝,鸿消鲤息,洵有如姬所云者乎!”【词语鸿消鲤息】  成语:鸿消鲤息汉语大词典:鸿消鲤息

  • 荆卿歌

    源见“燕市悲歌”。指慷慨悲壮的《易水歌》。亦借指抒发悲壮情怀的歌。唐元稹《说剑》诗:“高唱荆卿歌,乱击相如缶。”

  • 反哺

    源见“乌哺”。借喻子女孝养父母。晋成公绥《乌赋》:“雏既壮而能飞兮,乃衔食而反哺。”宋梅尧臣《思归赋》:“嗷嗷臣乌,其子反哺。”【词语反哺】   汉语大词典:反哺

  • 酌醴焚枯鱼

    《文选》第二十一卷三国魏.应璩《百一诗》:“前者隳官去,有人适我闾。田家无所有,酌醴焚枯鱼。”唐.李善注:“蔡邕《与袁公书》曰:‘酌麦醴,燔乾鱼,欣然乐在其中矣。’”《百一诗》咏归隐田园生活。“酌醴焚

  • 竹马童儿

    同“竹马儿童”。明瞿式耜《赠王中讱再任福州》诗:“棠阴露泽千家旧,竹马童儿十载余。”

  • 凿壁偷光

    《西京杂记》卷二(按:《西京杂记》一书,《隋书.经籍志》原不著撰者姓名,但旧题一作汉刘歆撰,也有作晋葛洪撰)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匡衡家贫,为人

  • 不妄语

    《南史.何远传》:“何远性耿介,无私曲。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。其轻财好义,周人之急,言不虚妄,每戏语人云:‘卿能得我一妄语,则谢卿以一缣。’众共伺之,不能记也。”何远曾经开玩笑说:“谁能指出我说的话不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