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治境无虎

治境无虎

源见“渡虎”。称誉地方官吏政绩优良。宋黄庭坚《廖袁州次韵见答》诗:“传闻治境无戾虎,更道丰年鸣白鼍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北堂书钞》 卷七十五引吴·谢承《后汉书》:“刘昆迁弘农太守,先是崤险,驿道多虎灾,行旅不通。昆为政三年,仁化大行,虎皆负子渡河而去。”又引晋·华峤《后汉书》:“宋均迁九江太守,先是九江多虎,数伤民。均曰:‘咎在贪残,均今退贪残。’虎远渡江,不为民害。”《后汉书·刘昆列传》、《宋均列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后汉刘昆任弘农太守,当地崤山道险,路上多虎,商旅无法通行。刘昆任官三年,仁化大行,虎都背着小虎渡河而去。又宋均迁九江太守,当地虎很多,伤害百姓,宋均整饬吏政,虎也远渡江,不再为害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誉地方官吏政绩优良。

【典形】 渡河之兽、渡虎、虎渡江、九江渡虎、刘昆善政、所居猛兽奔、玄兽浮河、易俗去猛虎、治境无虎、虎知去境、虎渡河、负子渡河、渡河适他邦、相负渡江。

【示例】

〔渡河之兽〕 北周·庾信《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》:“虽复兼能失治,未遣渡河之兽; 烽坼是警,实扰移关之民。”

〔渡虎〕 元·徐再思《蟾宫曲·送沙宰》:“岐麦林桑,渡虎驱蝗,人颂甘棠,春满琴堂。”

〔虎渡江〕度·张祜《投常州从兄十七中丞》:“旧爱鹏抟海,今闻虎渡江。”

〔九江渡虎〕 唐·李白《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》:“九江皆渡虎,三郡尽还珠。”

〔刘昆善政〕 宋·陆游《虎洞》:“四郊无事民安静,有若刘昆多善政。”

〔所居猛兽奔〕 唐·李白 《赠宣城赵太守悦》:“出牧历三郡,所居猛兽奔。”

〔玄兽浮河〕 北周·庾信《周陇右总管长史豆卢公神道碑》:“名振赤山,威高青岭; 玄兽浮河,飞螟出境。”

〔易俗去猛虎〕 唐·岑参《送颜平原》:“易俗去猛虎,化人似驯鸽。”

〔治境无虎〕 宋·黄庭坚《廖袁州次韵见答》:“传闻治境无戾虎,更道丰年呜白鼍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集腋

    源见“集腋成裘”。比喻聚集零散的财物。清黄辅辰《戴经堂日钞.九月十四日》:“本年二月,同官纷纷出都,市井萧索,称贷无门。幸京外旧友集腋谋分发,方具呈户部,而官绅捐输之命下矣。”【词语集腋】   汉语大

  • 革面悛心

    见“洗心革面”。唐·刘禹锡《代谢赴行营表》:“以忠义感胁从之伍,以含弘安反侧之徒。~,期乎不日。”【词语革面悛心】  成语:革面悛心汉语大词典:革面悛心

  • 半仙戏耍

    五代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卷下:“天宝宫中至寒食节,竞竖秋千,令嫔辈戏笑以为宴乐,帝呼为半仙之戏,都中士民因而呼之。”后因称耍秋千为“半仙戏耍”。明高明《琵琶记.牛氏规奴》:“本是北方戎戏,移来上苑豪

  • 戚家军

    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(1528-1587年),山东蓬莱人。字元敬,号南塘,晚号孟诸。青年时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。嘉靖中调浙江任参将,抵抗倭寇。编建新军,主要招募浙东义乌一带的农民、矿工组成。他们经严格

  • 齐大非耦

    《左传.桓公六年》:“齐侯(齐釐公)欲以文姜(齐釐公女,后嫁鲁桓公)妻郑大子忽(郑庄公之子,一作大子忽,《史记.郑世家》作太子忽),大子忽辞。人问其故。大子曰:‘人各有耦(同偶,即匹、配的意思),齐大

  • 蝇随骥尾

    《史记.伯夷列传》:“伯夷、叔齐虽贤,得夫子而名益彰。颜渊虽笃学,附骥尾而行益显。”《后汉书.隗嚣传》:“数蒙伯乐一顾之价,而苍蝇之飞,不过数步,即托骥尾,得以绝群。”苍蝇附随在骐骥的尾巴上,便可腾飞

  • 强饭廉颇

    源见“廉颇善饭”。泛指老当益壮、思建功业的老将。宋陆游《亲旧见过多见贺强健戏作此篇》:“据鞍马援虽堪笑,强饭廉颇亦未非。”

  • 含蓼问疾

    参见:钟阜蓼并列 蓼,为一种苦辣的植物。比喻不辞艰苦,抚慰百姓,与百姓同甘苦。语本《国语·越语》和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归国外传》所载政事:越王勾践谋复吴仇,身自磨砺,夜以继日,目倦欲睡,则含辛辣之

  • 陶家醉

    源见“陶令酒”。指开怀畅饮。唐卢纶《春日过李侍御》诗:“心许陶家醉,诗逢谢客呈。”

  • 飞奴

    五代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.传书鸽》载:唐张九龄少年时养了许多鸽子,把书信系在鸽子足上,鸽子便照主人的意旨,往亲友处传递,张九龄目之为“飞奴”。后用以为典,以“飞奴”称信鸽。宋 李弥远《山居寄友人》诗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