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焚骨扬灰

焚骨扬灰

也作“焚尸扬灰”。焚烧尸骨,扬弃骨灰。形容极端仇视。侯景(503-552年)字万景。南朝梁怀朔镇(今内蒙古包头东北)人。原为北魏定州刺史,后归梁,不久又举兵叛梁。夺取建康(南京),攻陷台城(宫城),困死武帝,改立简文帝。大宝二年(551年),侯景又废掉简文帝,立萧栋为帝,后又废萧栋而自立,改梁律为汉律,国号“汉”。侯景生性残忍、酷虐,军纪败坏,所到之处烧杀抢掠,建康(今江苏南京)几乎成为废墟,长江下游地区遭到极大破坏。大丧人心,终被梁将王僧辩、陈霸先击败,在狼狈逃跑途中为部属所杀。尸体送交王僧辩。在建康市街暴尸示众,百姓争先割肉吞食,焚骨扬灰,其首级送至江陵,世祖命挂在大木上示众,然后煮而漆之,交付武库。

【出典】:

梁书》卷56《侯景传》862页:“景退还吴郡,达松江,而侯瑱(tiàn天,也读zhèn,通“镇”)军掩至,景众未阵,皆举幡(fān翻,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)乞降。景不能制,乃与腹心数十人单舸(kě葛,大船)走,推坠二子于水,自沪渎(今上海市区的吴淞江)入海。至壶豆洲,前太子舍人羊鲲杀之,送尸于王僧辩。传首西台。曝尸于建康市,百姓争取屠脍(kuài快,切细的肉)啖(dàn淡,吃)食,焚骨扬灰。曾罹(lí离,遭遇不幸的事)其祸者,乃以灰和酒饮之。及景首至江陵,世祖命枭(xāo消,悬头示众)之于市,然后煮而漆之,付武库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孔平仲《续世说·李泌》:“肃宗欲敕诸将克长安日,发李林甫冢,焚骨扬灰。” 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语·烧坯》:“籍没其家,妻子同谋,法皆斩首,其母恨礼甚,又诣刑部请照陶和气例。凌迟后焚尸扬灰。”


连动 焚烧尸骨,扬弃骨灰。形容十分仇视。宋·孔平仲《续世说·李泌》:“肃宗欲敕诸将克长安日,发李林甫冢,~。”△多用于情感方面。→鞭尸三百。也作“焚尸扬灰”。


【词语焚骨扬灰】  成语:焚骨扬灰汉语词典:焚骨扬灰

猜你喜欢

  • 休马华山之阳

    同“散牛桃林”。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:“休马华山之阳,示以无所为。”

  • 四民

    指士、农、工、商《穀梁传.成公元年》:“古者有四民:有士民、有商民、有农民、有工民。”【词语四民】   汉语大词典:四民

  • 叔度陂湖

    《后汉书.黄宪传》:“叔度(黄宪字)汪汪若千顷陂,澄之不清,淆之不浊,不可量也。”后因以“叔度陂湖”比喻人的器宇胸襟宏伟宽大。唐黄滔《祭崔补阙道融文》:“多君于士元廊庙,待我以叔度陂湖。”主谓 比喻人

  • 模棱两端

    同“模棱两可”。《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.粤东纪事》:“祁宫保模棱两端,怕事之极。”见“模棱两可”。《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· 粤东纪事》:“祁宫保~,怕事之极。”【词语模棱两端】  成语:模棱两端汉

  • 得马折足

    源见“塞翁失马”。谓因福得祸。宋黄庭坚《次韵奉送公定》:“得马折足祸,亡羊多歧悲。”见“得马生灾”。【词语得马折足】  成语:得马折足汉语大词典:得马折足

  • 梦日

    《战国策.赵策三》:“吾闻梦见人君者,梦见日。”《韩非子.内储说上》:“吾闻见人主者梦见日,奚为见寡人而梦见灶?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三九七引《史记》曰:“王太后母曰臧儿,嫁为槐里王仲妻,生两女,长女嫁为金

  • 义伦清节

    《宋史.沈义伦传》:“沈伦字顺宜,开封太康人。旧名义伦,以与太宗名下字同(注:太宗名赵光义),止名伦。……建隆三年,迁给事中。明年春,为陕西转运使。王师伐蜀,用为随军水陆转运使。先是王全斌、崔彦进之入

  • 封泥

    源见“泥封函谷”。谓关隘把守坚固。唐太宗《入潼关》诗:“弃?怀远志,封泥负壮情。”【词语封泥】   汉语大词典:封泥

  • 千钧一发

    《汉书.枚乘传》:“夫以一缕之任,系千钧之重,上悬无极之高,下垂不测之渊,虽甚愚之人,犹知哀其将绝也。”谓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。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紧要。明方孝孺《吴氏二贤母哀辞》:“引千钧兮一发,以

  • 葛强

    源见“山公醉酒”。喻指随从的爱将。唐李白《留别广陵诸公》诗:“临醉谢葛强,山公欲倒鞭。”唐杜甫《送田四弟将军将夔州柏中丞命起居江陵节度阳城郡王卫公幕》诗:“空醉山翁酒,遥怜似葛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