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猎卜非熊

猎卜非熊

指周西伯打猎前占卜,得卜辞说:将猎获的不是熊,而是辅佐建立霸王国家大业之贤才。后以此典比喻隐居的贤人得到任用;也形容寻求辅佐的人才。周西伯,姬姓,名昌,商纣时为西伯,亦称伯昌。他是商末周族领袖。周西伯准备去打猎,先占卜一卦,卦辞说:“将要得到的不是龙、不是螭,不是虎、不是熊,得到的是辅佐建立霸王国家大业之贤才。”周西伯去打猎,果然在渭水(今陕西中部)北边遇到太公,大为高兴。此典又作“发梦渭滨”、“载非熊”、“得熊罴”、“非熊”、“非罴”、“渭川熊”、“猎渭”、“梦非熊”、“非熊兆”、“熊梦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32《齐太公世家》1477、1478页:“西伯将出猎,卜(古人用火灼龟甲取征兆来预测吉凶)之,曰‘所获非龙非影(chī痴,同“螭”,古代传说像龙动物),非虎非罴(pí皮,兽名,俗称“人熊”),所获霸王之辅’。于是周西伯猎,果遇太公于渭之阳(山南面或水北面叫阳),与语大说(yuè阅,通“悦”)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梁·江淹《萧骠骑上封第二表》:“非所以发梦渭滨,储精河上。” 唐·李白《大猎赋》:“获天宝于陈仓,载非熊于渭滨。” 唐·杜甫《赠崔十三评事公辅》:“燕王买骏骨,渭老得熊罴。” 唐·杜甫《投赠哥舒开府翰》:“轩墀曾宠鹤,畋猎旧非熊。” 唐·李商隐《咏怀寄秘阁旧僚》:“图形翻类狗,入梦肯非罴。”, 唐·李商隐《今月二日不自量度》:“服箱青海马,入兆渭川熊。” 宋·黄庭坚《次韵奉送公定》:“筑岩发梦寐,猎渭非熊螭。” 宋·张元干《李丞相生朝》:“梦求终作楫,猎卜果非熊。” 元·无名氏《诸葛亮博望烧屯》:“当日周天子梦非熊,今日主人公请卧龙。” 明·刘基《太公钓渭图》:“偶应非熊兆,尊为帝者师。” 清·丘逢甲《次韵仙官诗》:“万岁鳌翻饥可钓,五更熊梦老犹飞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“吕尚盖尝穷困,年老矣,以渔钓奸 (干) 周西伯。西伯将出猎,卜之,曰‘所获非龙非彨 (chi),非虎非罴; 所获霸王之辅’。于是周西伯猎,果遇太公于渭之阳,与语大说 (悦),曰:‘自吾先君太公曰“当有圣人适周,周以兴。”子真是邪,吾太公望子久矣。’故号之曰‘太公望’,载与俱归,立为师。”《宋书·符瑞志》:“ (文王) 将畋 (tian),史遍卜之,曰:‘将大获,非熊非罴,天遣汝师以佐昌。臣太祖史畴为禹卜畋,得皋陶,其兆如此。’王至于磻谿之水,吕尚钓于涯,王下趋拜曰:‘望公七年,乃今见光景于斯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吕尚很穷困,又年老,想借渔钓来求见周西伯 (即文王)。西伯准备去打猎,先行占卜,得卜辞说: 将大有收获,但所获得的既不是龙,也不是熊、虎一类; 获得的是称王的辅佐之才。西伯出猎,果然在渭水之南遇见吕尚,与他谈话,非常钦佩,说:“我的先祖曾说过,要有圣人来周,周从此兴旺发达。就是指的您吧,我先祖盼望您很久了。”因此将吕尚称为“太公望”,请他乘车一同归来,拜为老师。参见〖太公屠钓〗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隐居的贤人得到任用; 也形容寻求辅佐的人才。

【典形】 得熊罴、发梦渭滨、非罴、非熊、非熊兆、猎卜非熊、猎渭、梦非熊、梦熊、渭川熊、熊梦、载非熊、熊罴吕望、猎非罴、钓渭非熊、非熊老子、非熊入梦、非熊罴、非熊梦、非熊运、裂兆非熊。

【示例】

〔得熊罴〕 唐·杜甫《赠崔十三评事公辅》:“燕王买骏骨,渭老得熊罴。”

〔发梦渭滨〕 南朝梁·江淹《萧骠骑上封第二表》:“非所以发梦渭滨,储精河上。”

〔非罴〕 唐·李商隐《咏怀寄秘阁旧僚》:“图形翻类狗,入梦肯非罴。”

〔非熊〕 唐·杜甫《投赠哥舒开府翰》:“轩墀曾宠鹤,畋猎旧非熊。”

〔非熊兆〕 明·刘基《太公钓渭图》:“偶应非熊兆,尊为帝者师。”

〔猎卜非熊〕 宋·张元干《李丞相生朝》:“梦求终作楫,猎卜果非熊。”

〔猎渭〕 宋·黄庭坚《次韵奉送公定》:“筑岩发梦寐,猎渭非熊螭。”

〔梦非熊〕 元·无名氏《诸葛亮博望烧屯》:“当日周天子梦非熊,今日主人公请卧龙。”

〔渭川熊〕 唐·李商隐《今月二日不自量度》:“服箱青海马,入兆渭川熊。”

〔熊梦〕 清·丘逢甲 《次韵仙官诗》:“万岁鳌翻饥可钓,五更熊梦老犹飞。”

〔载非熊〕 唐·李白《大猎赋》:“获天宝于陈仓,载非熊于渭滨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,蝴蝶之梦为周与

    周:庄周。与:同“欤”。 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化为蝴蝶呢?还是蝴蝶做梦化为庄周呢? 意谓物我界限消泯,万物融化为一。语出《庄子.齐物论》:“昔者庄周梦为蝴蝶,栩栩然蝴蝶也,自喻适志与!不知周也。俄然觉

  • 解推

    同“解衣推食”。清 黄六鸿《福惠全书.莅任》:“素荷解推,情谊应敦。”【词语解推】   汉语大词典:解推

  • 鱼目

    源见“鳏鱼”。诗文中多以“鱼目”用为无偶独宿或不娶之典。清金农《短睡十韵》:“长袖善舞更擅曲,行云行雨迷阳台……斯须拱揖遽别去,依旧独眠鱼目开。”源见“鱼目混珠”。喻指伪劣之物。南朝 梁刘勰《文心雕龙

  • 哀矜而勿喜

    矜( ㄐㄧㄣ jīn ):怜悯。 原指法官断狱,对罪犯应有哀怜之心,不可幸灾乐祸。语出《论语.子张》:“曾子曰:‘上失其道,民散久矣。如得其情,则哀矜而勿喜’。”《魏书.刑罚志》:“尚书令高肇等奏

  • 秦越

    比喻关系疏远。《剪灯余话·何思明游邺都录》: “此男子在世,不能恭友兄弟,视为秦越,轻灭大伦, 唯重财利, 受此报也。 ” ●唐韩愈《诤臣论》:“而未尝一言及于政,视政之得失,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,忽焉

  • 子猷宠

    同“子猷惜此君”。唐元稹《寺院新竹》诗:“未遭伶伦听,非安子猷宠。威凤来有时,虚心岂无奉。”

  • 月车掷果

    源见“潘安貌”。称誉受倾慕的美男子。月车,形容华丽的车子。明无名氏《霞笺记.中丞训子》:“月车掷果,虽称冠玉之姿;杏苑传琴,尚切羹墙之望。”

  • 禹命子

    《史记.夏本纪》:“及禹崩,虽授益,益之佐禹日浅,天下未洽。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,曰:‘吾君帝禹之子也。’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,是为夏后帝启。”大禹去世前,曾禅让帝位於益。三年后益让位于禹之子启。后遂用为

  • 三日入厨下,洗手作羹汤

    新婚三日来到厨房,洗净双手去作羹汤。 古时认为妇女的职责是“主中馈”,故用此二句作为新娘的生活实录。语出唐.王建《新嫁娘词》:“三日入厨下,洗手作羹汤。未谙姑食性,先遣小姑尝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二八回

  • 渔阳曲

    同“渔阳掺挝”。南朝 梁王僧孺《咏捣衣》:“散度《广陵》音,掺写《渔阳曲》。”宋曾巩《送双渐之汉阳》诗:“可能频度《渔阳曲》,不负当年鹦鹉洲。”【词语渔阳曲】   汉语大词典:渔阳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