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相知恨晚

相知恨晚

指窦婴和灌夫相互了解成为知心朋友,深感太迟!后以此典比喻结交朋友感情很好,深感相识太迟。西汉时,窦婴、灌夫都是有功之臣。汉景帝三年(前154年),吴、楚等七国叛乱时,窦婴任大将军,平定七国动乱后,窦婴被封为魏其侯。灌夫的父亲和吴军作战而死,灌夫立即披甲持戟,冲进吴军拚命大战,斩杀数十人而回,名闻天下。又在破吴军时立了大功。后来,窦婴、灌夫两人都失势,窦婴称病告退在家,灌夫也退居长安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,两人互相往来。以前许多达官贵人和宾客都逐渐疏远他们,魏其侯窦婴想依靠灌夫去谴责、排斥那些生平仰慕自己而后来抛弃自己的人,灌夫也依靠魏其侯去交结列侯和皇族以提高自己名望。两人互相援引,互相依靠,他们来往亲密像父子一样,彼此投合,非常高兴,亲密无间,只恨互相了解太晚! 此典又作“恨相知晚”、“恨相见晚”、“相得恨晚”、“相见恨晚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07《魏其武安侯列传》2847页:“及魏其侯(窦婴)失势,亦欲倚(yǐ椅,依靠)灌夫引绳批根(合作排斥异己)生平慕之后弃之者。灌夫亦倚魏其而通(交往)列侯宗室为名高。两人相为引重(互相援引、倚重),其游(交游)如父子然。相得(情投意合)欢甚,无厌(不知满足),恨相知晚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汉·班固《汉书·窦田灌韩传·灌夫》:“夫亦得婴通列侯宗室为名高。两人相为引重,其游如父子然,相得欢甚,无厌,恨相知之晚。” 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第五钟离宋寒传·第五伦》:“伦始以营长诣郡尹鲜于褒,褒见而异之,署为吏。后褒坐事左转高唐令,临去,握伦臂诀曰:‘恨相知晚。’” 宋·文天祥《与山人黎端吉序》:“与痴儿说梦,终日闷闷,使人欲索枕僵卧。明者了了,不逾顷刻能解人数百年中事,恨相见晚矣。”


述补 指相交太晚为憾事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(窦婴、灌夫)两人相为引重,共游如父子然。相得欢甚,无厌,恨相知晚也。”△多用于指新结交的朋友很知心,情投意合。


【词语相知恨晚】  成语:相知恨晚汉语词典:相知恨晚

猜你喜欢

  • 破桐

    《新唐书.李泌传》:“时李怀光叛。岁又蝗旱,议者欲赦怀光。帝(德宗)博向群臣,泌破一桐叶附使以进,曰:‘陛下与怀光,君臣之分不可复合,如此叶矣。’由是不赦。”李怀光叛唐,正值天遭蝗、旱灾害,有人提出当

  • 三鼓夺昆仑

    《五朝名臣言行录》卷八:“宋狄青宣抚广西时,智高守昆仑关。青至宾州,值上元节,令大张灯烛,首夜宴将佐,次夜宴从军官,三夜飨军校。首夜宴饮彻晚,次夜二鼓时,青忽疾,暂起如内。久之,使之谕孙元规,令暂主席

  • 电中天笑

    源见“玉女投壶”。指天空闪电。清黄遵宪《久旱雨霁丘仲阏过访饮人境仲阏有诗兼慨近事依韵和之》之二:“海外瀛谈劳炙輠,电中天笑诧投壶。”

  • 隐之感邻

    《晋书.吴隐之传》载:隐之有才德,至孝,居父母丧至哀,哭声感动邻居韩康伯。及康伯为吏部尚书,,举荐隐之入仕,终成良吏。后因以为旌孝之典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隐之感邻,王修辍社。”

  • 见贤思齐,见不贤而内自省

    看见贤明的人,就应想着向他看齐;看见不贤明的人,就应自我反省。语出《论语.里仁》:“子曰:‘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’”《史通.史官建置》:“用使后之学者,坐披囊箧,而神交万古;不出户庭,而穷览

  • 梦里蝴蝶

    源见“庄周梦蝶”。谓虚幻。《群音类选.〈红拂记.虬髯退步〉》:“坐谈间早辨龙蛇,把袖里乾坤,都做梦里蝴蝶。”偏正 传说庄周梦中化为蝴碟,后比喻虚幻不现实的事。语本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昔者庄周梦为蝴蝶,

  • 金兰契

    《易.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”臭,气味。此言交友互相投合之意。后用作友情契合之典,又引申为结拜兄弟之词。《世说新语.贤媛》:“山公与嵇、阮一面,契若金兰。”南朝梁.刘峻《

  • 钓鳌

    《列子.汤问篇》载:古代渤海东面有岱舆、员峤、方壶、瀛洲、蓬莱五座大山。山无根柢,常随潮波上下往还。上帝怕仙山漂流到西极,“乃命禺疆(古传说中北方神人)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。……五山始峙而不动。而龙伯

  • 斸龙泉

    源见“丰城剑气”。指雷焕掘丰城狱底所埋龙泉剑事。亦比喻有识者发现人才。唐杜甫《所思》诗:“徒劳望牛斗,无计斸龙泉。”宋苏轼《台头寺送宋希元》诗:“我欲归休君未可,茂先方议斸龙泉。”

  • 病染膏肓

    同“病入膏肓”。元 范居中《金殿喜重重.秋思》套曲:“命该雕丧,险些病染膏肓。”见“病入膏肓”。元·范居中《金殿喜重重·秋思》套曲:“真个崔张不让,命该凋丧,险些~,此言非妄。”【词语病染膏肓】  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