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左传.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〔晋公子重耳〕及楚,楚子飨之,曰:‘公子若反晋国,则何以报不穀?’对曰:‘子、女、玉、帛,则君有之;羽、毛、齿、革,则君地生焉。其波及晋国者,君之馀也;其何以报君?’”后因以
同“郑虔三绝”。清唐孙华《挽王随庵先生》诗之一:“才名其拟郑三绝,翰札争夸顾八分。”【词语郑三绝】 汉语大词典:郑三绝
《后汉书.窦融传附窦固传》:“……固、忠至天山,击呼衍王,斩首千余级。呼衍王走,追至蒲类海。……”蒲类海今名婆悉海,在今庭州蒲昌县东南也。东汉显宗时,奉车都尉窦固及骑都尉耿忠曾出兵天山,追击匈奴呼衍王
北周庾信《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》:“归鞍辍露,采蘩废祀,室委眠蚕,衣留画雉。”倪璠注:“画雉,谓翟服也。翟,雉也。”古代王后、夫人之服用缯刻画之,缀以为饰。亦借以指后妃。唐温庭筠《鸡
源见“吴市隐”。梅福曾任南昌尉。后因以“隐尉”为县尉或地方官的美称。明高启《同徐山人贲过妙莲佛舍访王主簿钦》诗:“逸人如高僧,傲吏同隐尉。”
同“凤凰琴”。唐王勃《三月曲水宴》诗:“凤琴调上客,龙辔俨群仙。”【词语凤琴】 汉语大词典:凤琴
厌恶潮湿,却又自处于低洼之地。比喻行动与愿望相背。《孟子.公孙丑上》:“仁则荣,不仁则辱。今恶辱而居不仁,是犹恶湿而居下也。”【词语恶湿居下】 成语:恶湿居下汉语大词典:恶湿居下
《白氏六贴》(唐.白居易撰):“王子敬过戴安道,饮酣,安道求子敬文,子敬攘臂大言曰:‘我辞翰虽不如古人,与君一扫素壁。’今山阴草堂碑是也。”宋.王明清《挥尘录》:“宣和中,苏叔党游京师,寓景泰寺僧房。
上面屋破漏水,住在下面的人一定知道。 比喻在上位者干了坏事,下面的人一定能察觉。 表示居官行事不可不慎。语出汉.王充《论衡.答佞篇》:“屋漏在上,知之在下。漏大,下见之著;漏小,下见之微。”《梁书
刍:草。土捏的龙,草扎的狗。比喻徒有其名而无实用或名不符实。杜微,字国辅,梓潼涪(今四川绵阳东)人。刘璋辟为从事,以疾去官。刘备定蜀后,闭门不出。后主建兴二年(公元224年),诸葛亮为丞相,招纳贤才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