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自暴自弃

自暴自弃

自暴,犹言自害;自弃,不求上进。自暴自弃,意思是不知自爱,甘于堕落。今指甘于落后。孟子说,一个自暴的人,不可以跟他谈正经话;一个自弃的人,不能和他有所作为。一个人讲起话来诋毁礼义,叫作自暴;自认为不能心怀仁德,行合正道,叫作自弃。仁是人们最合适的住宅,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。一个人放着最安适的住宅不住,丢下最正确的道路不走,真是可悲啊。

【出典】:

孟子·离娄》上:“孟子曰:‘自暴者,不可与有言也:自弃者,不可与有为也。言非礼义,谓之自暴也;吾身不能居仁由义,谓之自弃也。仁,人之安宅也;义,人之正路也。旷安宅而弗居,舍正路而不由,哀哉’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朱熹吕祖谦《近思录·为学》;“懈意一生,便是自暴自弃。”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48回:“这也算自暴自弃了。”


并列 暴,糟蹋。自我作践,不思进取。语本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自暴者,不可与有言也;自弃者,不可与有为也。”刘卫华、张欣武《哈佛女孩刘亦婷》:“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大大小小的挫折,有的人便~了,而能像巴尔肯这样能预见到未来光明的人却不多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描写甘心落后,不求上进。也作“自甘暴弃”、“自弃自暴”。


解释暴:糟蹋、损害。弃:唾弃、嫌弃。自甘堕落,不求进取。

出处孟子·离娄上》:“自暴者,不可与有言也;自弃者,不可与有为也。言非礼义,谓之自暴也;吾身不能居仁由义,谓之自弃也。”

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,名轲,字子舆。《孟子》一书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有关孟子的言论汇编,是儒家重要的经典。孟子师承孔子之孙孔伋,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,是儒家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宗师,被后世称为“亚圣”,与孔子并称为“孔孟”。

孟子曾经说:“糟蹋自己,自己损害自己的人,不能和他谈论什么;自甘落后,不求上进的人,不能和他一起做什么。言谈不合礼仪,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自暴,自身不能依据仁、遵循义来行事就叫做自弃。仁是人们安居的住宅,义是人们正当的大道。空出安居的住宅不住,舍弃正当的大道不走,真是可悲啊!”

空出安居的住宅不住,舍弃正当的大道不走,真是可悲啊!”孟子把人类的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,即仁、义、礼、智;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,即“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”。孟子认为,仁、义、礼、智四者之中,仁、义最为重要。仁、义的基础是孝、悌,而孝、悌是处理父与子、兄与弟这类血缘关系的基础。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,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才会有比较可靠的保证。

近义自甘堕落

反义自强不息

例句

你不能因为受了这一处分,就自暴自弃、不求上进啊!


【词语自暴自弃】  成语:自暴自弃汉语词典:自暴自弃

猜你喜欢

  • 明器

    古代陪葬用的器物,后称冥器。《仪礼.既夕礼》:“陈明器于乘车之西。”汉代郑玄注:“明器,藏器也。”《后汉书.范冉传》唐代李贤注:“《礼》送死者衣曰明衣,器曰明器。”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所赐的礼器宝物也叫

  • 千亿梅花

    宋.陆游《梅花绝句》:“何方可化身千亿,一树梅花一放翁。”陆游以梅花的高标傲骨自许,故自咏身愿化作“千亿梅花”。后人因以“千亿梅花”为放翁精魂所化,故用为咏放翁花魄诗魂的典故。清.吴锡麟《读陆放翁集》

  • 老骥伏枥

    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诗末章《龟虽寿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骥,千里马。枥,马槽。千里马虽系伏槽头,其志仍欲奔驰。后以此比喻虽老而壮志犹存。宋.陆游《闻虏乱有感》诗:“羞为老骥伏枥

  • 飞鸢堕水

    源见“跕鸢”。形容环境险恶,处境危险。北周庾信《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》:“飞鸢堕水,马援去而无归;金马骋光,王褒行而不反。”

  • 鱼信

    同“鱼书”。唐胡曾《车遥遥》诗:“玉枕夜残鱼信绝,金钿秋尽雁书遥。”【词语鱼信】   汉语大词典:鱼信

  • 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

    《后汉书.赵岐传》李贤注引《三辅决录》:“英颇自矜高,与朱赐书云:‘上比崔杜不足,下方罗赵有余’。”下方即下比。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,是指虽然不如比自己强的,但却超过比自己差的,表示满足于现状的中游思想

  • 归华表

    源见“辽东鹤”。谓眷恋故乡。唐黄滔《翁文尧员外捧金紫还乡之命雅发篇章辄兹酬和》:“两回谁解归华表,午夜兼能荐《子虚》。”

  • 三人出眢井

    源见“景阳井”。指南朝陈后主与宠妃张贵妃、孔贵妃被隋军从躲藏的枯井里拖出。当亡国奴,羞辱之极。唐刘禹锡《三阁辞》:“三人出眢井,一身登槛车。

  • 闭门造车

    比喻脱离实际,凭主观想象办事。朱自清《中国文评流别述略》: “因为借用外国名字,苦于不贴切,自定名字,又嫌闭门造车,怕不合式。” ●宋朱熹《〈中庸〉或问》卷三: “古语所谓 ‘闭门造车,出门合辙’ ,

  • 八凯

    《左传.文公十八年》:“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:苍舒、?敳、梼戭、大临、尨降、庭坚、仲容、叔达,齐圣广渊,明允笃诚,天下之民谓之‘八恺’。”恺,或作凯。孔颖达疏:“恺,和也,言其和于物也。”后以“八凯”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