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李郭同舟”。喻称高逸不凡、心神契合的朋友。宋苏轼《次韵江晦叔》:“幸与登仙郭,同依坐啸成。”
《后汉书》卷六十下《蔡邕传》:“邕前在东观,与卢植、韩说等撰补《后汉记》,会遭事流离,不及得成,因上书自陈,奏其所著十意(唐.李贤注:“犹《前书》十志也”),分别首目,连置章左。”“其撰集汉事,未见录
毫无保留地端出来。《警世通言.庄子休鼓盆成大道》:“饭罢,田氏将庄子所著《南华真经》及《老子道德》五千言,和盘托出,献于王孙。”后引申为形容说出事物的全部情况。清代黄羲之《答张尔公论茅鹿门批评八家书》
《后汉书.朱浮列传》:“往时辽东有豕,生子白头,异而献之,往至河东,见群豕皆白,怀惭而还。”相传辽东有一家的母猪生了一只白头小猪,这家主人感到很奇怪,打算献给皇帝。当他走到黄河东岸时,看到这里的猪都是
宋.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五:“慧能大师……寓止廊庑间,暮夜风飏刹幡,闻二僧对论,一云幡动,一云风动,往复酬答,曾未契理。师曰:‘直以风幡非动,动自心耳。’”风扬刹幡,其实是风也动,幡也动。二僧争论,
见“三长两短”。卧龙生《玉剑香车》:“如果师父他老人家真有个~,唉! 那我真得抱恨终天了。”
唐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后以“刻骨铭心”谓永志不忘。元刘致《端正好.上高监司》套曲:“万万人感恩知德,刻骨铭心。”见“铭心刻骨”。唐晓玲《单教楼里的皮尔·卡丹们》:“留吧
南朝 梁任昉《述异记》卷上:“信安郡 石室山,晋时王质伐木至,见童子数人棋而歌。质因听之。童子以一物与质,如枣核,质含之,不觉饥。俄顷,童子谓曰:‘何不去?’质起,视斧柯烂尽。既归,无复时人。”后因以
亦作“不卑不亢”。不高傲,不卑屈,形容言语行动的有分寸、得体。清代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六回:“他这远愁近虑,不抗不卑,他们奶奶便不是和咱们好,听他这一番话,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。”抗,今多作“亢”。见
《汉书.武帝纪》:太始三年,“行幸东海,获赤雁,作朱雁之歌。”(歌见《汉书.礼乐志》)汉武帝于太始三年巡察东海郡时,得到一只朱雁,以为是祥瑞之鸟,故作歌以祝颂。后用为咏盛世升平之典。唐.元稹《代曲江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