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论语.乡党》:“色斯举矣,翔而后集。”何晏集解引马融曰:“见颜色不善则去之。”后因以“色斯”为比喻见机远遁以避祸的典故。《后汉书.左雄传》:“或因罪而引高,或色斯以求名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.嘉遯》:“
源见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。谓屈身事人。唐李白《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》诗:“华发长折腰,将贻陶公诮。”宋贺铸《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》诗:“伊人濮阳秀,方厌折腰辱。”【词语折腰】 汉语大词典:折腰
源见“骑曹不记马”。又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简傲》:“桓又问:‘官有几马?’答曰:‘不问马,何由知其数?’”刘孝标注:“《论语》曰:厩焚,孔子退朝曰:‘伤人乎?’注:贵人贱畜,故不问也。”谓不屑于
源见“画沙印泥”。形容书家用笔高妙。元刘祁《归潜志》卷九:“闲闲公以正大九年五月十二日下世,此卷最为暮年手书,故能备钟 张诸体,于屋漏雨、锥画沙之外,别有一种风气,令人爱之而不厌也。”【词语画沙】
参见:华清石莲
《论语.学而》:“子贡曰:‘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?’”温:温和;良:善良;恭:恭敬、谦逊;俭:节制;让:忍让。原指上述五种美德。后泛指态度谦恭,举止文明。亦指不使用暴
参见:绛老问年
源见“面缚舆榇”。谓宽恕投降者。《晋书.苻坚载记上》:“苌至姑臧,天锡乘素车白马,面缚舆榇,降于军门。苌释缚焚榇,送之于长安。”并列 解开投降者的捆绑,烧掉他所带来的棺材。语本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成
源见“朽木不可雕”。指令人嗤笑的无用之材。明高启《昼睡甚适觉而有作》诗:“我意在有适,宁顾朽木嗤?”
《晋书.刘弘传》载:晋惠帝宰相刘弘,勤于政事,凡兴废之事,皆亲自过问,并详细地写出意见,指示下级妥善处理,“所以人皆感悦,争赴之。咸曰:‘得刘公一纸书,贤于十部从事。’”后以“刘弘一纸书”尊称他人来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