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袁盎日饮

袁盎日饮

指袁盎调任吴王刘濞(bì敝)丞相,侄儿袁种劝袁盎每天喝酒,摆脱祸患。后以此典指饮酒避事,免除是非。袁盎起程时,袁种对他说:“吴王刘濞骄横时间很久,国内奸人又多。现在如果要揭发惩办,吴国那些奸人不是上书控告您,就要用利剑来刺杀您。南方土地低下潮湿,您能每天喝酒,没有什么别的,就是时时劝说吴王不要反叛。这样就可能侥幸摆脱祸患。”袁盎采用袁种策略,吴王刘濞优厚待遇袁盎。此典又作“日饮”、“袁酒”、“日饮亡何”、“袁丝日饮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01《袁盎晁错列传》2741页:“徙为吴相,辞行,种谓盎曰:‘吴王(刘濞,汉高祖刘邦侄儿,他利用特权,私自铸钱、煮盐,并培植党羽,扩张势力)骄日久,国多奸。今苟欲劾(hé核,揭发罪行)治,彼不上书告君,即利剑刺君矣。南方卑湿,君能日饮,毋何,时说(shuì税,劝说)王曰毋反而已。如此幸得脱。’盎用种之计,吴王厚遇盎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苏轼《次韵子由·椰子冠》:“天教日饮欲全丝,美酒生林不待仪。” 宋·陈师道《次韵晁无咎除日述怀》:“袁酒无何饮,陶琴不具弦。” 宋·辛弃疾《玉蝴蝶·叔高书来戒酒》:“算从来人是行乐,休更说日饮亡何。” 清·钱谦益《春夜读汉书》:“且学袁丝能日饮,牖城瘴海共沉酣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史记·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 (袁盎) 徙为吴相,辞行,(袁) 种谓盎曰:‘吴王骄日久,国多奸。今苟欲劾治,彼不上书告君,即利剑刺君矣。南方卑温,君能日饮,毋何,时说王曰毋反而已。如此幸得脱。’盎用种之计,吴王厚遇盎。”《汉书·爰盎传》亦载,“袁盎”作“爱盎”,“毋何”作“亡何”。

【今译】 汉代袁 (爰) 盎 (字丝) 调任吴国相,吴王骄横跋扈,图谋不轨,他辞行时,其兄子袁种对他说:“吴王骄横日久,国中奸人很多。现在您去了如果想彻底治理,他不是上书告您,就是派刺客暗杀您了。南方潮湿,您能天天饮酒,不管闲事,只劝告吴王勿反就可以了。这样也许还安全些。”袁盎依计而行,吴王很优待他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指饮酒避事,免除是非。

【典形】 日饮、日饮亡何、袁酒、袁丝日饮、无何日饮、日饮无何、日饮对袁丝。

【示例】

〔日饮〕 宋·苏轼《次韵子由·椰子冠》:“天教日饮欲全丝,美酒生林不待仪。”

〔日饮亡何〕 宋·辛弃疾《玉蝴蝶·叔高书来戒酒》:“算从来人是行乐,休更说日饮亡何。”

〔袁酒〕 宋·陈师道《次韵晁无咎除日述怀》:“袁酒无何饮,陶琴不具弦。”

〔袁丝日饮〕 清·钱谦益《春夜读汉书》:“且学袁丝能日饮,牖城瘴海共沉酣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不可胜载

    见“不可胜数”。《汉书·严安传》:“豪士并起,~也。”

  • 羊祜碑

    同“羊公碑”。前蜀贯休《送卢舍人》诗之一:“劝君不用登岘首山,读羊祜碑,男儿事业须自奇。”

  • 浣纱津

    同“浣纱溪”。唐楼颖《西施石》诗:“西施昔日浣纱津,石上青苔思杀人。”【词语浣纱津】   汉语大词典:浣纱津

  • 黄歇三千客

    源见“三千珠履”。指权门众多的门客。黄歇,春申君名。元丁鹤年《自咏》之二:“生惭黄歇三千客,死慕田横五百人。”

  • 至养

    《孟子.万章上》:“尊亲之至,莫大乎以天下养。”后因以“至养”称颂封建帝王对父母的孝养。宋秦观《代贺兴龙节表》:“昭哉嗣服,缵六圣之洪休;大矣孝熙,备三宫之至养。”【词语至养】   汉语大词典:至养

  • 棘槐

    同“槐棘”。清平步青《霞外攟屑.掌故》:“以上十二公,皆以阁臣降斥,改授他官,或踬而再起,或一蹶不复,未有以服阕予告、重厕棘槐者。”【词语棘槐】   汉语大词典:棘槐

  • 子敬书裙

    源见“书裙”。指书法创作。清赵翼《赠写照沈锦》诗:“伏胜授经图摩诘,子敬书裙摹老米。”

  • 骊渊

    源见“探骊得珠”。藏骊珠的深渊。喻指学问的渊源。汉王粲《荆州文学记官志》:“夫《易》惟谈天,入神致用,故《系》称旨远辞文,言中事隐。韦编三绝,固哲人之骊渊也。”【词语骊渊】   汉语大词典:骊渊

  • 子罕辞宝

    《左传.襄公十五年》:“宋人或得玉,献诸子罕(春秋时宋国正卿),子罕弗受。献玉者曰:‘以示玉人(给玉匠看过),玉人以为宝也,故敢献之。’子罕曰:‘我以不贪为宝,尔以玉为宝。若以与我,皆丧宝也,不若人有

  • 两凫

    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喻指官吏的行踪。明张居正《送徐浴泉考绩还任》诗:“使君来从函谷关,独骖两凫翔云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