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覆酱烧薪

覆酱烧薪

覆,遮盖。酱,指装酱的小瓮。薪,柴禾。是说著作无价值,只可盖酱做柴;后也用作评论自己著作的谦词。“覆酱”原是汉刘歆的话,他看了杨雄的《太玄》、《法言》后,对雄说:“你白苦了。如今学者只知追求利禄,《易》还不能读明白,况《玄》呢?恐怕后人会用这书盖酱瓿(bù不,小瓮)啦!”“烧薪”是北魏陈奇的话。陈奇,字脩奇,河北(今山西芮城)人,家贫少孤,却聪慧早熟,博通典籍,而且性气刚直,卓然不群,常非议马融(汉经学家)、郑玄(马融门下)解经欠妥,并亲注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。后来秘书监游雅闻奇才名将奇引入秘省,要授奇官职,但当与奇讨论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等典籍时,雅赞马、郑,奇却不苟从,甚至反驳雅,雅恼怒了,当众辱奇,斥为小人。后来帝准许雅让奇备补秘书,雅竟不予叙用。奇冗散数年后,咸阳公高允欣赏奇博识非凡,劝雅说:“你是朝中有声望的大臣,何必和一儒生为文牍章句起争辩呢!”雅却责怪允说:“您怎么与小人为党呢!”竟把奇注的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焚烧一尽。奇讽刺他说:“公是贵人,不缺樵薪,何至于烧我的《论语》。”

【出典】:

魏书》卷84《陈奇传》1847页:“奇冗散数年,高允与奇仇温古籍,嘉其远致,称奇通识,非凡学所窥。允微劝雅曰:‘君朝望具瞻,何为与野儒辨简牍章句?,雅谓允有私于奇,曰:‘君宁党小人也!’乃取奇所注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焚于坑内。奇曰:‘公贵人,不乏樵薪,何乃燃奇《论语》?’雅愈怒,因告京师后生不听传授。而奇无降志,亦评雅之失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袁枚《与汪可舟》:“悠悠人世,本少知音,骏骨牵盐、玄文覆酱……未遇真知风雅之人故也。” 清·阳兆鲲《戏作》:“玄文覆瓿千行泪,〈论语〉烧薪半缕细。” 清·康有为《与菽园论诗》:“吟风弄月各自得,覆酱烧薪空尔悲。”


其他 形容著作没有价值或不被重视。康有为《与菽园论诗》诗:“吟风弄月各自得,~空尔悲。”△多用于著作方面。


【词语覆酱烧薪】  成语:覆酱烧薪汉语词典:覆酱烧薪

猜你喜欢

  • 攀槛

    同“朱云折槛”。清黄遵宪《京乱补述》诗之五:“裂麻要帝诺,攀槛碎臣头。”【词语攀槛】   汉语大词典:攀槛

  • 临深履薄

    同“履薄临深”。《后汉书.杨终传》:“今君位地尊重,海内所望。岂可不临深履薄,以为至戒!”并列 面对深渊,脚踩薄冰。比喻处境十分险恶。语本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》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《周书

  • 怜野鹜

    源见“家鸡野雉”。喻贱近贵远,喜爱他人的书法技艺。宋陈师道《送孝忠》诗之一:“未须怜野鹜,家法付宣城。”

  • 负荆谢罪

    同“负荆请罪”。金马钰《满庭芳.谢咸阳王法师》词:“追悔无由,不免仿效廉颇。专专负荆谢罪,望吾师,痛挞则个。”见“负荆请罪”。金·马钰《满庭芳·谢咸阳王法师》:“追悔无由,不免仿效廉颇。专专~,望吾师

  • 重为冯妇

    冯妇,人名;重为冯妇,形容重操旧业。齐国闹饥荒,陈臻说,国中的人以为您又会替大家请求齐王打开棠乡的仓库来赈济百姓,恐怕不便再这样做吧。孟子说,如果再这样做,那就成了冯妇了。晋国有个人叫冯妇,善于打老虎

  • 东郭之迹

    源见“东郭履”。谓鞋破底穿,足迹印地。形容穷困潦倒。宋王谠《唐语林.补遗一》:“萧功曹 颖士、赵员外 骅,开元中同居兴敬里肄业,共有一靴。久而见东郭之迹。赵曰:‘可谓疲于道路矣。’”【词语东郭之迹】

  • 向火乞儿

    五代.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(卷下):“张九龄见朝之文武僚属趋附杨国忠,争求富贵。惟九龄未尝及门,杨甚衔之。九龄常与识者议曰:‘今时之朝彦,皆是向火乞儿。一旦火尽灰冷,暖气何在?当冻尸裂体,弃骨于沟壑

  • 前箸筹

    源见“留侯借箸”。指出谋划策。清黄遵宪《题樵野丈运甓斋话别图》诗:“恨不后车从,参与前箸筹。”【词语前箸筹】   汉语大词典:前箸筹

  • 一叶知秋

    《淮南子.说山训》:“以小明大,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,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。”看见一片落叶,就知道秋天来临。比喻由小见大,由细微的迹象就能推知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。宋赵长卿《品令.秋日感怀》词:“那堪

  • 百计千方

    谓想尽或用尽所有办法。宋辛弃疾《一枝花.醉中戏作》词:“百计千方久,似斗草儿童,赢个他家偏有。”清 俞赞《恤商论》:“故推西人之意,不忧中国之强,而忧中国之富,百计千方,必尽括其财而后已。”参见“千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