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贾谊上书

贾谊上书

汉书.贾谊传赞》:“刘向称‘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,其论甚美,通达国体,虽古之伊、管未能远过也。使时见用,功化必盛。为庸臣所害。甚可悼痛。’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,谊之所陈略施行矣。”

汉初文士贾谊爱国忧时,曾多次上书建议治国大纲,得到汉文帝赞许,并采纳其中一部分。后遂用为向朝廷献策之典。

唐.牟融《寄示平友人》诗:“贾谊上书曾伏阙,仲舒陈策欲匡时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是时,匈奴强,侵边。天下初定,制度疏阔。诸侯王僭儗,地过古制,淮南、济北王皆为逆诛。谊数上疏陈政事,多所欲匡建,其大略曰:‘臣窃惟事势,可为痛哭者一,可为流涕者二,可为长太息者六,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,难遍以疏举……’”

【今译】 汉文帝时,汉家天下草创初定,北方匈奴强盗,屡犯边界,朝廷制度不健全,各诸侯王超过规定,自比天子,扩大地盘,淮南王、济北王都因谋反被杀。贾谊几次上疏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,想有所匡正建树。其中大要是说“臣观察时势,可以为之痛哭的有一,可以为之流涕的有二,可以为之长叹的有六,其它不合理而有害的,就难以遍举了。”疏中主要讲了分封诸侯及对匈奴政策的各种问题,陈述了自己的意见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忧国忧民,内心悲愤; 或指向君王上书陈事。

【典形】 长沙痛哭书、汉庭哭、贾傅书、贾生哭、贾生书、贾谊哭、贾谊上书、太傅涕空挥、痛哭书、贾生泪、贾生垂涕。

【示例】

〔长沙痛哭书〕 清·陈叶筠《寄许子逊》:“偶过燕市悲歌地,曾上长沙痛哭书。”

〔汉庭哭〕 唐·杜甫《建都》:“永负汉庭哭,遥怜湘水魂。”

〔贾傅书〕 明·陈子龙《会葬夏瑗公》:“惊涛不尽鸱夷血,痛哭空留贾傅书。”

〔贾生哭〕 唐·杨炯《广溪峡》:“设险犹可存,当无贾生哭。”

〔贾谊哭〕宋·苏轼《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诗》:“莫嫌冯唐老,终胜贾谊哭。”

〔贾谊上书〕唐·刘长卿《自夏口至鹦鹉洲》:“贾谊上书忧汉室,长沙谪去古今怜。”

〔太傅涕空挥〕 清·赵执信《饮改之斋中观其近笔》:“策安太傅涕空挥,引罪舍人言屡讼。”

〔痛哭书〕 明 · 陈子龙《都下杂感》:“眼中不见悲歌士,怀里空悬痛哭书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李仙

    同“李膺仙”。唐骆宾王《在江南赠宋五之问》诗:“犹轻五车富,未重一囊贫。李仙非易托,苏鬼尚难因。”【词语李仙】   汉语大词典:李仙

  • 射蛟

    蛟,古代传说的蛟龙,民间认为它兴风作浪,能发洪水。汉武帝元封五年(前106年)冬天,武帝南巡,在浔阳江(即长江流经江西九江附近的江面)射蛟。后以此为典,颂扬帝王的勇武精神。【出典】:《汉书》卷6《武帝

  • 囚首丧面

    《汉书.王莽传》:“莽侍疾,亲尝药,乱首垢面。”“乱首垢面”,原是形容王莽头不梳,脸不洗,顾不得修饰仪容。后由此而演变出“囚首垢面”、“囚首丧面”。用为不修仪容的贬义之词。宋.苏洵《辨奸论》:“衣臣虏

  • 漆室效葵

    源见“漆室忧葵”。指普通百姓的爱国情怀。明屠隆《綵毫记.拜官供奉》:“念隐忧漆室效葵倾,鉴先幾曲突徙薪情。”

  • 南山隐

    源见“南山雾豹”。比喻隐居伏处,进德修业。唐权德舆《南亭晓坐因以示璩》诗:“迹似南山隐,官从小宰移。”【词语南山隐】   汉语大词典:南山隐

  • 亥讹成豕

    同“亥豕讹”。元许有壬《木兰花慢.次韵薛寿夫见寄》词:“任世态翻腾,亥讹成豕,沈变为尤。”

  • 怨红绡帕

    同“锦书封泪”。清 张尔田《三姝媚.中秋夜感遇》词:“春老兰情衰谢,叹旧箧题香,怨红绡帕。”

  • 浮瓜沉李

    三国魏.曹丕《与朝歌令吴质书》:“浮甘瓜于清泉,沈朱李于寒水。”浮瓜沉李,甘凉消暑。后以“浮瓜沉李”做为消夏乐事之称。唐.杜甫《解闷》诗十一:“翠瓜碧李沉玉甃,赤梨葡萄寒露成。”宋.辛弃疾《临江仙.老

  • 同心合德

    同“同心同德”。清 李渔《蜃中楼.献寿》:“我有两个同胞兄弟,一个是洞庭君,一个是钱塘君。洞庭与俺同心合德。”清 陈天华《警世钟》:“降心下气,和那平民党,维新党,同心合德,不分畛域,共图抵制外国。”

  • 采菖蒲

    晋.葛洪《神仙传》卷三《王兴》:“汉武上嵩山,登大愚石室,起道宫,使董仲舒、东方朔等斋洁思神。至夜,忽见有仙人长二丈,耳出头颠,垂下至肩,武帝礼而问之。仙人曰:‘吾九疑之神也。闻中岳石上菖蒲一寸九节,